六十年前,云贵川交界的乌蒙深山里,十万建设大军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带着雨衣、雨靴、破棉袄“三件宝”扎营荒岭,在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恶劣环境中拓荒创业。
建设者们用“战天斗地”的劲头筑起三线工业根基,让六盘水从偏远山区蜕变为“江南煤都”,更成为大西南的重要工业城市,至今仍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能。
如今,这片传承着三线精神的土地上,100台欧曼星翼新能源牵引车整齐列阵,正以绿色动能开启物流运输的新征程。
当工业遗产的厚重与新能源的活力相遇,六盘水的运输转型故事,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三线精神筑根基
“煤都”运输需求焕新
在新中国工业史上,“三线建设”是刻满奋斗印记的篇章。上世纪60年代,为响应国家战略,无数建设者扎根西南,六盘水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与关键区位,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
从昔日的荒山僻岭到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江南煤都”的崛起,离不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如今,这份精神仍在驱动六盘水发展。
依托三线时期打下的工业底子,当地已形成煤炭、建材、水泥、钢铁四大支柱产业,其中煤炭产业更是命脉所在——煤炭总储量超800亿吨,保有储量达230.19亿吨,占西南三省总和的20%,优质焦煤不仅供应省内,更远销云南等地。
旺盛的资源产出,催生了大量短途运输需求:运距多在100公里左右,往返于矿山与电厂、钢厂和水泥厂之间。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传统燃油重卡的高成本、高污染逐渐难以为继,新能源重卡成为转型关键。
尤其当地运输以公司规模化运营为主,对车辆的可靠性、经济性、场景适配性要求更高,一场围绕“绿色运输”的变革,正在“江南煤都”悄然展开。
仪式见证新起点
100台定制车型落地六盘水
9月23日,以“星随我动 翼启全能”为主题的欧曼星翼400kWh新能源牵引车100台交车仪式,在六盘水隆重举行。欧曼星辉营销公司相关领导、贵州新锦栩程科技有限公司等客户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签约环节后,100台欧曼星翼新能源牵引车依次排开,正式交付客户投入运营。
不同于普通的产品投放,这批车辆是欧曼针对六盘水短途资源运输场景量身打造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从动力配置到补能效率,每一项设计都精准匹配当地工况与客户需求。
此次交付,不仅是欧曼与六盘水企业深化合作的见证,更标志着“江南煤都”物流运输向绿色化、高效化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
场景适配显实力
爬坡、节能、舒适全在线
六盘水“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复杂山路与重载运输(煤炭、砂石为主),对车辆动力提出极高要求。
欧曼星翼给出了针对性答案:搭载高速双电机集成电驱系统,峰值功率超400kW,较传统平台功率提升50%,能量转化效率达95.59%,持续爬坡能力提升30%,即便是陡峭长坡也能轻松应对;大功率单电机搭配带主动润滑功能的4AMT自动变速箱,换挡精准及时,复杂工况下也能保障运输效率不打折。
针对当地“短途高频次”的运输特点,欧曼星翼在补能效率上做足文章:支持双枪600A快充,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半小时,充电效率提升33%以上。司机在卸货间隙或休息吃饭时就能完成补能,完全不会耽误运营节奏。
同时,整车电芯及模组升级实现车电分离,关键零部件防水防腐等级可达IP68以上,面对山区多雨、多粉尘的复杂环境,也能确保车辆可靠运行。
“降本增效”是运输企业的核心诉求。
欧曼星翼通过自主三电系统+定制化场景控制策略,实现“一景一策”精准调节,整车综合工况能耗<1.3kWh/km;“三电”系统采用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比竞品轻200kg,既降低单位能耗,又减少维修成本。
按当地数据测算,一台车每天可节省200余元能源成本,100台车一年就能省超700万元。
此外,车辆还充分考虑驾驶员体验:纯平地板设计让驾驶室站立高度达1850mm,活动空间宽敞;高端气囊减震座椅支持多向调节,可选通风加热功能;驾驶室密封优化后,车内噪声降低5dB,驾驶员内耳旁噪声仅58.5dB(A),再加上750mm通宽大卧铺,为长时间作业的司机打造了舒适的“移动之家”。
结语
从三线建设时期的“能源供给者”,到如今的“绿色运输先行者”,六盘水的每一次转型,都离不开精神的传承与技术的赋能。
100台欧曼星翼新能源牵引车的落地,不仅为当地注入了绿色运输动能,更用“可靠、高效、经济、舒适”的产品实力,诠释了三线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内涵。
未来,随着更多新能源重卡投入运营,“江南煤都”必将在绿色物流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