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电车评论网
时间:2025-11-17
浏览:1801611月10-12日,以“焕新·突破”为年度主题的2025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大会在武汉圆满召开。
在大会政策研讨环节,国家多部委及地方政府围绕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密集释放政策信号,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国际合作等维度绘制清晰发展路径,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出海”全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工信部:
五大举措推动产业迈入
“技术+政策”双轮驱动爆发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苏葆莉在大会上系统梳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政策成效,并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苏葆莉指出,过去五年,通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及“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支持,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式突破——动力电池使用寿命较“十三五”末期提升40%、充电倍率提升300%,新能源重卡的年销量从2021年1.1万辆飙升至2024年8.2万辆,2025年1-9月更是达到13.8万辆,市场渗透率从不足1%跃升至24.2%,成功迈入“技术+政策”双轮驱动的爆发期。
针对未来发展,苏葆莉提出五大关键举措。
一是深化规划引领,在全面评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成效基础上,研究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特别针对新能源商用车大电量、特殊使用场景及生产资料属性,设定差异化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为行业创造新机遇。
二是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集中优势资源突破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领域,在商用车领域,重点推动高性能电池、高压快充、轻量化、新材料等新技术在重卡场景的创新应用,补齐技术短板。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以公共领域电动化为抓手,推进电动重卡公共快充快换网络建设,逐步构建重点区域及全国范围内关键货运通道快速补能体系,加速新能源商用车从港口、短途、环卫等场景向干线物流场景拓展。
四是规范行业管理体系,加快出台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推动商用车绿色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进一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五是赋能国际化发展,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安全风险,加快碳足迹等标准国际互认,为企业海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商用车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对外合作,推动从“产品出口”向“本地化运营”转型,带动技术、产能与品牌同步“走出去”。
生态环境部:
以“双碳”为导向
构建商用车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原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蒋兆理从“双碳”战略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新能源商用车在降碳减污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系统性转型解决方案。他指出,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其中超八成来自道路运输,而商用车因运营强度大、燃油消耗量高,成为道路运输排放“大户”。
中汽数据研究显示,我国商用车车队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达4.1亿吨,其中使用运行阶段碳排放占比约89.8%,生产制造阶段占比约10.2%,且柴油车造成的碳排放占比高达84.9%。推动商用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塑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支点。
基于此,蒋兆理对商用车产业的低碳转型,提出五点关键举措。
一是探索完善碳排放管理市场机制,建议中汽中心等行业机构积极研究,推动将车用燃料消费、汽车制造等重点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逐步纳入碳积分等市场化减排机制管理,以经济杠杆为新能源商用车转型注入内生动力。
二是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统一、科学的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学体系,推动碳管理从“使用端”向“全链条”拓展,实现从原材料开采、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到报废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与减排,重点破解动力电池绿色循环难题。
三是加速零碳燃料技术多元化创新,在持续推动电动化的同时,大力支持绿氢及燃料电池技术、先进生物燃料等零碳/低碳燃料的研发、示范与规模化应用,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经济可行的脱碳选择。
四是强化气候适应能力建设,鼓励企业评估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高温等)对供应链与基础设施的影响,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体系。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汽车行业深度参与全球碳中和交通规则制定,推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碳核算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乃至“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全球绿色竞争与合作中的话语权。
市场监管总局与交通部:
补位发力
强化标准支撑与运输协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付文飙强调,标准是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的“基石”。过去五年,我国已发布汽车领域国家标准548项、立项560项,构建起覆盖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的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创新融合,加强前瞻性技术标准布局,加快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同时深化国际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互认,助力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以标准优势拓展全球市场。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主任周炜则从运输场景协同角度提出建议,他表示,要以“零碳智慧”为方向,推动道路运输与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调度、车路协同等手段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全链条能耗,为新能源商用车在干线物流、城市配送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创造更优条件。
地方响应:
武汉打造新能源商用车创新发展“强后盾”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盛阅春在大会上表示,武汉作为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商用车产业已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近年来在新能源商用车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等领域持续突破,为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劲技术支撑与广阔应用场景。
他表示,未来,武汉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成为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强后盾”,期待与各方携手打造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创新高地、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与全国汽车行业人才高地,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转型提供场景支撑与生态保障。
此次大会上,多部委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协同,不仅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明确了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的转型方向,更构建起“顶层设计-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区域协同”的完整支持体系,为产业焕新突破注入强劲政策动能,助力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欢迎联系我们!)
电车评论聚焦新能源商用车!深度解读卡车客车行业大事件!欢迎关注交流!40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阅读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