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电车评论网
时间:2025-11-17
浏览:2711911月初,以“瑞启新程1路同行”为主题的奇瑞商用车新能源重卡单月产销突破千台下线仪式暨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生态大会隆重举行。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亲自出席并站台,为这一里程碑时刻背书,在主旨演讲中清晰勾勒出奇瑞商用车的未来蓝图:“我们不做传统路径的复制者,而要做新赛道的定义者。奇瑞商用车要成为行业的颠覆者,打造全球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
在公众认知中,奇瑞的标签多与乘用车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亮眼市场战绩绑定,但鲜少有人知晓,这家车企在商用车赛道已默默耕耘十余载。从早期多点分散的试探,到历经战略摇摆后的技术沉淀,再到2024年巩月琼加盟后的体系化重整,奇瑞商用车正以全新战略蓝图,向2030年近百万辆销量目标迈进。
如今的转型路径,能否成为其商用车事业的真正破局之路?
从“试错式探索”到“全链聚焦”
四大板块各现转型脉络
奇瑞商用车业务的早期发展史,堪称一部 “在试错中积累” 的行业样本。核心业务板块从分散发力到逐步聚焦,背后是对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的持续校准。
重卡领域的起伏最为典型。
2009年,奇瑞联合中集、玉柴等企业成立联合重卡,以高端定位推出首款车型U460,却因品牌认知不足、产品与市场需求匹配度有限等因素,销量始终未达预期。2022年年中,奇瑞全面收回联合重卡管理权并启动战略重组,2023年明确聚焦新能源方向后,市场逐步回暖。
2025年,联合重卡迎来关键突破——单月产销突破千台,前10月新能源重卡以792%的增幅领涨行业。奇瑞商用车副总经理、联合重卡总经理朱宏透露:“今年总产销预计达7000台,营收突破25亿,同比翻三倍多,彻底摆脱长期大幅亏损的泥潭。”
值得关注的是,朱宏出身三一重卡,深谙传统重卡技术路径与市场逻辑,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他能否带领联合重卡持续领跑,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奇瑞商用车总经理巩月琼已明确,未来几年重卡业务研发投入将超100亿元,目标打造全球新能源领军车型,成为“公路之星”与“干线之王”,实现国内外市场双重突破。
轻卡板块经历了“失败复盘后的重生”。
2010年推出的开瑞绿卡,因盲目对标高端却忽视重载需求、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市场表现惨淡,2017年后年销量不足千台,逐渐淡出舞台。
2024年,奇瑞以“新能源+智能化”为突破口推出零米轻卡,调整初步见效: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约2000 辆,9月单月667辆的成绩跻身新能源轻卡销量前八。
如今执掌轻商业务的李杰,出身福田汽车,擅长把握下沉市场需求,曾见证并参与奥铃品牌的崛起。在新能源轻卡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李杰能否将福田的成功经验复制到零米轻卡,带领其取得“奥铃般”的辉煌成绩,成为奇瑞商用车的又一增长引擎?
微卡微客是目前奇瑞商用车的核心支柱,也是新能源转型最成功的板块。
2009年切入微车业务后,开瑞优优微客、优劲微卡凭借实用属性打开市场,2011年优优柴油版年销量突破3万辆,奠定燃油车时代基础。
2018年启动电动化转型后,该板块快速成为细分市场标杆。2025年1-9月,奇瑞新能源小微卡销量达14924辆,同比增长42%,22.5%的市占率稳居细分市场第一。
纯电动客车走了“区域扎根再全国拓展”的路径。
2010年与贵州万达汽车合作成立客车公司,2015年后转向新能源领域,推出8-12米纯电动公交,重点供应西南地区。
凭借区域深耕,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各类客车864辆,同比大幅增长79%,已成为西南地区新能源客车龙头,正向全国市场延伸,试图复制微卡板块的成功经验。
VAN车板块则由原上汽大通海外业务总监的杨峻岭主导,其在VAN车出口海外高端市场拥有成熟的产品打造与市场运营方法论。作为奇瑞商用车重点布局的新兴板块,杨峻岭能否凭借丰富经验,带领 VAN车板块在高端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巩月琼的“体系化革命”
破解“散弱”痼疾
2024年,奇瑞商用车迎来关键转折点——行业老兵巩月琼加盟,拉开业务整合与战略升级的大幕。这场改革的核心,是将此前“各板块各自为战”的松散格局,重塑为“专业化协同”的体系化发展模式。
组织架构的优化是第一步。巩月琼搭建了一支兼具行业经验与创新视野的核心管理团队,除朱宏、李杰、杨峻岭外,其他板块负责人也均为行业资深人士。
同时,奇瑞全面收回联合重卡管理权,梳理贵州万达客车、贵州重卡业务,最终形成重卡、客车、轻卡、微卡、小卡、微面、VAN、皮卡、MINI卡协同发展的格局,结束了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的局面。
战略顶层设计上,奇瑞商用车确立“全系列发展、全球化发展、技术引领、品质优先”四大路径,构建起清晰的发展框架。这一框架并非简单的“口号式规划”,而是针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破局。
在“技术引领”层面,奇瑞推进核心部件集成化升级,从二合一、三合一电驱系统向六合一系统演进,不仅降低用户购车成本,更将养护成本压缩15%-20%;同时打造智能网联平台,实现应急救援自动调度等功能,破解新能源商用车“救援难”的行业痛点。
2025年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商用车展示的无人驾驶物流车、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十大核心技术,进一步印证其“技术赋能产品”的逻辑——这些技术多源自集团的瑶光技术体系,通过“乘商同权”战略实现下沉,形成差异化优势。
“品质优先”则体现了奇瑞商用车的“长期主义”。其推行的“欧洲能建”计划,要求产品按欧洲顶级标准开发,即使延缓上市节奏也要保障品质。以即将推出的新能源VAN为例,该车经过-30℃低温启动、50℃高温耐久性等极端环境测试,且通过欧洲ECE R134制动安全认证,重塑商用车“重实用轻品质”的传统认知。
“全球化发展”路径则颠覆了传统商用车“国内适配海外”的逻辑。奇瑞商用车直接按全球顶级标准开发产品,目标2030年重卡、皮卡、VAN车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分别达40%、62%、77%。这一规划并非空想:依托奇瑞集团近150万辆的年出口规模,其商用车产品已借力集团全球渠道布局,为全球化目标奠定基础。
“全系列布局”与“生态赋能”则形成互补。奇瑞已构建覆盖重卡、中卡、轻卡、微卡、VAN车的全品类产品矩阵,针对冷链、山区等场景推出定制化车型;服务端推出“3小时救援必达”“维修不过夜”举措;同时通过与货运平台、保险公司合作,降低用户运营成本——仅针对新能源商用车投保难问题,便通过批量合作将保费下探20%-30%,切实提升客户粘性。
未来展望
百万目标的机遇与挑战
可行性何在?
奇瑞商用车设定的2030年目标清晰而激进:近百万辆销量,其中新能源占比超70%,海外市场贡献40%以上份额。
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面临行业趋势、技术协同、全球化布局的三重机遇,也需突破市场竞争、细分市场突破、成本平衡的三大挑战。
从机遇来看,三大优势构成增长引擎。
其一,“技术协同红利”持续释放。集团乘用车端的“灵犀智舱”交互逻辑、“猎鹰智驾”L4级自动驾驶算法、“鲲鹏动力”三电技术等高端成果,通过“乘商同权”向商用车领域下沉,大幅降低研发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竞争力。
其二,全球化布局不断。依托集团“1+7+N”研发布局,VAN车等产品将进行国内外同步上市,海外渠道持续扩张。
其三,行业趋势利好。商用车新能源化正在加速,2025年预计新能源渗透率已达30%,“双碳”政策与老旧车辆淘汰带来结构性机会,为奇瑞新能源商用车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是“市场竞争白热化”。国内商用车市场格局固化,福田、重汽、东风、解放等头部企业在商用车领域优势明显,且新能源领域涌现出远程、徐工等新势力,奇瑞需在存量竞争中找到突破口。
其次是“细分市场突破难”。奇瑞的重卡、轻卡板块目前销量仍基数较低,2025年前三季度重卡和轻卡总销量不足6000辆,全年销量预计不足9000辆。与头部商用车企业差距显著,实现规模化增长需持续投入资源。
海外市场方面,奇瑞商用车能否复制乘用车海外出口神话,同时实现“成本品质平衡”?对标欧洲标准提升品质必然推高研发与制造成本,如何在高端定位与价格竞争力间找到平衡点,是奇瑞商用车需长期破解的难题。
结语:从“追随者”到“挑战者”
十余载探索,奇瑞商用车完成了从“混沌试错”到“战略觉醒”的蜕变,也实现了从行业“追随者”到“挑战者”的身份转变。
尹同跃站台的千台里程碑,不仅是销量的突破,更是战略聚焦与体系赋能的成果;巩月琼主导的体系化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清晰发展方向;集团乘用车技术的下沉与全球化布局,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力。朱宏、李杰、杨峻岭等核心管理者的行业经验,成为各板块突破的关键变量。
但需清醒认识到,商用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仍处于关键期,奇瑞商用车的百万征程并非坦途。
未来,其能否持续深耕技术创新、聚焦客户核心价值、稳步推进全球布局,将直接决定着奇瑞商用车自身的命运。唯有以体系化思维整合资源,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持续且坚定的战略定力,方能在变革浪潮中站稳脚跟。
奇瑞商用车能否真正实现“全球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的目标?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