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吉利汽车给中国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在国内市场的销量特别大,现在已经成为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了。其次就是非常的土豪,国际市场各种买买买,收购了沃尔沃,收购了宝腾,收购了路特斯,甚至连百年历史的戴姆勒公司都没有放过。如今又要与smart组建合资公司。所以说如果其他的汽车品牌只是偶尔上一上国内的新闻。那么吉利汽车,是经常能够成为全球汽车业瞩目的焦点。
吉利的每次收购都是豪赌
其实大家或许会比较好奇,为什么自主品牌那么多,只有吉利全球扩张的步伐这么快呢?其实其他自主品牌也有海外收购的经历,只是并没有像吉利汽车那么频繁,也没有像吉利汽车这么大的手笔。也就没有被很多人记住而已。
当然,在民营汽车中,吉利汽车是有很有魄力的。而在吉利之前,中国品牌海外收购的主力是国企。比如红旗购买了林肯城市加长版的技术,开发了红旗旗舰。购买皇冠的技术,开发红旗盛世,这是具体技术的收购。再比如南京汽车收购罗浮,并顺利的引入国产等等。
而吉利的收购为何说是有魄力呢,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胆子大,二是价格高。在2010年8月,吉利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而当时吉利全年销量只有41.5万辆,全年净利润13.68亿元。而沃尔沃2010年全年亏损达到170亿瑞典克朗,当时折合人民币约为101亿元。也就是说,吉利全年的利润都不够给沃尔沃还债的。直到8年后,2018年,吉利才把沃尔沃之前的窟窿彻底填完。
价格高则体现在收购金额上,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6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而当时吉利是四处举债。而后来收购戴姆勒9.69%股份花了90亿美元,折合500亿人民币。因此吉利有今日规模实属不易。
好东西不会卖,被卖的都是不良资产?
吉利收购沃尔沃并取得成功之后,很多人觉得,为什么吉利就可以大胆收购,而其他自主品牌就不可以。其实,作为汽车工业的后起之秀,中国在面向海外市场收购的时候并不占很大的优势。而且,好东西是不会被出售的,被出售的都是不良资产。
比如当年南汽收购罗孚。当初南汽购买的是罗孚的整个品牌商标使用权(包括MG)和罗孚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而上汽购买的是罗孚的几个技术平台的图纸及所有权。所以,上汽在收购罗孚后就拥有了罗孚的品牌商标使用权(包括MG)和罗孚的厂房、设备以及技术等资产。而罗孚当时在英国已经没有多少自主研发实力了。
因此MG和名爵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把英国车型原封不动的带到了中国。而随着实现的发展,后续车型跟不上。上汽只能再次购买韩国双龙平台,开发W5。购买别克君越平台开发950。
收购只是第一步,能利用好才是本事?
其实收购只是第一步,能够利用好海外的先进技术才是真本事。北汽曾经收购了瑞典品牌萨博的一些平台技术,并且在基础上开发了绅宝汽车。萨博曾经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汽车的操控性方面,有很强的技术积累,有“陆地飞行器”之称。而在萨博基础上开发的绅宝,也主打性能。还请来了好莱坞明星尼古拉斯·凯奇为其代言。但绅宝也只是昙花一现,车型的再开发上后劲不足。如今也沦为了一个二流自主品牌。
再看看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联合开发了CMA平台,沃尔沃40系列在用,领克全系列在用,现在吉利也开始使用了。可以说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把沃尔沃的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并将海外最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
收购机遇很重要?
吉利的很多次收购,都赶上了不错的机遇,比如收购沃尔沃的大背景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福特汽车经营受到压力。被迫贱价甩卖旗下资产。当年福特用了近6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最后却18亿美元售给吉利。可以说福特也是在断臂求生。
而最近的一次,吉利入股戴姆勒,与smart合资。大背景则是中国家庭已经普遍拥有了汽车,并且在一线城市出现了拥堵,停车难的问题。未来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汽车的小型化,电动化将会成为趋势。而吉利正是看到了smart在小型车上的优势。才果断出手。而且smart在戴姆勒手中,也是一直是亏损的状态。戴姆勒也早想把smart卖掉了。吉利再次捡了一个大便宜。
感谢中国市场,感谢国家战略
最后,不管是吉利的收购,一汽的收购,南汽的收购,北汽的收购,从另一个层面讲,他们都是成功的。首先,他们都是中国汽车勇敢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次尝试。其次,吉利,南汽,北汽,上汽。这些公司也确实从收购中尝到了甜头。吉利凭借收购提升了品牌形象。上汽凭借收购多了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如今这两个品牌发展都很好。
当然,这一切背后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巨大的消费市场支撑。而最近几年,虽然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萎缩,但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汽车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也是非常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