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舵戴姆勒这艘大船13年之后,蔡澈将于本月正式卸任CEO职位,继任者是瑞典人康松林。
蔡澈于2006年上任时,奔驰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老大地位被宝马抢走,而在他的带领下,奔驰在2016年完成了逆转,并从那时开始一直压制包括宝马在内的全球对手的反扑。
而之所以说戴姆勒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是因为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大大超过了奔驰的预期,蔡澈的转身离开意味着这波浪潮带来的转型压力很可能将会是康松林的重大挑战。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蔡澈并不会完全离开戴姆勒——他将进入监事会,并在两年后成为监事会主席。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蔡澈对康松林可谓是“拉上马送一程”。
“拉上马”是因为康松林是蔡澈提拔起来的,之前已经在戴姆勒扮演过多种角色,现任职务是戴姆勒全球研发总裁——考虑到他是经济学出身,而且即将成为戴姆勒历史上第一位非德国籍CEO,可见蔡澈对他是有多么器重。
“送一程”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蔡澈并不会马上离开戴姆勒,而是会到监事会继续履职,这一方面确保了戴姆勒的权力平稳过渡,而且还能在关键时刻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第二则是在蔡澈主导下,戴姆勒已经在电动化方面完成了规划,EQC已经下线,并且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国产化。
这很关键——电动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优势,而蔡澈也把奔驰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电动化投资提前完成了布局——至少超过了两个关键竞争对手宝马和奥迪。
但这并不意味着康松林的工作就会因此而倍感轻松。
因为在传统竞争对手的层面上,蔡澈做到了步步为先,但是面对特斯拉这样强悍的互联网竞争对手时,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本身,都无法形成有效对位。
产品层面,奔驰的EQC在面对Model X“消费电子产品”的产品理念时,代差明显;而在前沿技术领域,Autopilot 2.0(也许很快就要升级到3.0)驾驶辅助系统也让EQC难以望其项背。
甚至在电池方面,EQC虽然能够找到LG化学和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进行合作,但无法达到特斯拉-松下那种水准的合作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戴姆勒在这波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得面临一些亟待处理的老旧技术部门的出路问题——其中一个选择是出售这些落后的资产,但很可能乏人问津。
所以对于康松林来说,至少在短期内不要指望能够在蔡澈的功劳簿上,带领戴姆勒实现新的辉煌——如果能够完成电动化的平稳过渡,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而且对于戴姆勒这种体量的巨头来说,每当面临类似的战略选择时,都没有犯错的空间——康松林个人可以失败,但戴姆勒不允许失败。
所以对于康松林来说,他现在接手戴姆勒,面临的压力不会比当年的蔡澈小,也许还要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