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系列文章之二,收录于《老杨评车》专栏,作者:杨俊锋
“双碳”目标是“国之大者”。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双碳”目标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事业。
作为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氢能的示范省份,山东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应用经验,率先探索氢能发展之路;作为有着76年发展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潍柴始终践行持续发展责任;作为有着36年党龄的大型国有企业家,谭旭光在潍柴的绿色转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也正因此,潍柴在“双碳”工作中,彰显了组织担当,做出了譬如“绿色动力 氢能城市”示范工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数千台氢能商用车商业化运营等一件件功在当代的事情。
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那么,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在氢能新赛道上,潍柴走在了行业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这充分体现了潍柴和谭旭光的责任与担当。
先行:产业投资与自主创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潍柴不仅在传统动力业务风生水起,而且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氢能赛道上探索、研究、布局的脚步从未停止。
作为国内商用车市场的龙头企业,潍柴在氢能上的布局已经悄然走在了全球前列。自2010年开始,潍柴就开始布局氢能源,累计投资40亿元,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平台建设、示范应用和产业引领。
2022年8月27日2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运营交接;2022年9月1日,11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签约。潍柴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成功商业化运营成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里耀眼的一道光。
一,产业投资
“买买买”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并购,更代表着技术的融合,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并消化最终为己所用,“引进吸收” 是最为快捷的方式了。
潍柴在投资新能源板块从不吝啬,产业布局大动作不断。
2016年,潍柴投资国内氢燃料电池领先企业弗尔赛;
2018年,潍柴投资英国锡里斯动力公司,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开展合作;
2018年,潍柴投资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开展合作;
2019年,潍柴完成对德国欧德思(ARADEX)的重组,该公司拥有新能源商用车用电机控制器、电机、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等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
2020年,潍柴与德国欧德思公司、奥地利威迪斯公司展开合作,有效填补中国在新能源动力系统和农业装备CVT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短板,加速新业态的产业化进程;
2021年,潍柴投资瑞士飞速集团燃料电池空压机业务,并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燃料电池空压机提供商;
……
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经过多年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潍柴已经掌控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HPDI天然气发动机等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完全有能力引领产业发展,尤其在氢能产业板块,潍柴始终走在前面、作好表率。
谭旭光表示,“潍柴掌控好这三项核心技术,做好三个细分市场,不仅是对柴油机的有效补充,也将有力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端升级。”
二,自主创新
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不会被世界淘汰,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最好的模式是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快、更稳。
潍柴掌握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潍柴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2020年3月,潍柴20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投产,这是潍柴氢燃料电池业务迈向全球一流商业化的关键一步,为山东省打造“绿色动力氢能城市”夯实了产业基础。2022年9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参观了潍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设备之齐全、技术之先进、人员之专业,行业遥遥领先,潍柴的自主发展能力之强得以最直观验证。
2020年4月,潍柴成立了山东国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实施独立法人运营,成为中国燃料电池创新“尖刀利刃”。
2022年8月,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潍柴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我国在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总的战略是开放聚集,面向全球协同产业链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形成“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潍柴看重创新流程和规范的建设,让研发人员最大程度规避研发风险的同时,又能在研发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创新理念,营造了研发人员“万马奔腾”搞创新的氛围,将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挥到最大。
能者承其重,依托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潍柴抢抓“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重大机遇,加快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突破,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氢能社会”样板,这是产业赋予潍柴的任务,这是落在谭旭光肩上的责任。
谭旭光表示,“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潍柴要肩负起行业前沿技术探索的使命,创造出更多颠覆性的技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引领全球。”
作为氢能产业的拓荒者和先行者之一,潍柴初心如磐,埋头苦干,荣誉等身;作为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谭旭光带领潍柴掌握新技术、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切实履行绿色环保社会责任。
引领:竞合与成果
一,竞合
谭旭光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竞合”,他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有了合作也必须有竞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潍柴真正做到了“竞合” 理念落地实施。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潍柴重点在产业链和生态链两个方面进行了战略布局。一,产业链方面,潍柴牵头组建了国家燃料技术创新中心,以“氢进万家”项目为契机,通过开放创新合作,形成了以电堆、核心零部件等关键产品技术的升级迭代,从实际工况的验证来看,潍柴已经建立了显著的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二,生态链方面,潍柴牵头上下游的产业链,积极打通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各个环节,形成业务的闭环,借助山东丰富的氢资源以及应用场景,加速形成了可复制的、市场化的业务模式。
2022年9月1日,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潍坊举行,来自全球的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集聚一堂,探讨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签约方就深化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和市场推广达成一致合作意向,加快推进物流运输场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一方面,潍柴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掌握科技的自主权、主动权;另一方面,潍柴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和胸怀与全球产业链开展合作,在“竞合”中实现共赢。
团结协作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国内大循环中共同实现发展才是良好发展的秘钥。谭旭光表示,“潍柴发动机主机配套客户有530多家,多年来,我们之间都有竞争、又有合作,实现了产业链共赢,支撑自主品牌商用车牢牢占据99%的中国市场份额,潍柴从所有企业中也吸收到了很多的养分!”
同样如此,在氢能产业发展上,潍柴和全球产业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在你追我赶中成就自己、共同进步。谭旭光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大格局者,有胆识、尚竞合、积极奋进的中国企业家。
二,成果
从2019年首次批量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到目前潍坊的氢燃料公交运营专线已有18条,潍坊市也成为全球氢燃料公交线路最密集的区域,以及全球在运氢燃料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可以看出,潍柴率先在山东省潍坊市进行了产业布局和多应用场景的成果转化,助推“氢能城市”蓝图加速落地。
潍柴不仅在氢能公交推广示范方面领跑,还积极布局全系列商用车氢能动力,在氢能重卡港内牵引和干线运输,氢能轻卡城市物流和冷链运输等细分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技术成熟、历经考验的商业化产品。
从淄博到青岛港集装箱运输的应用场景为例,氢能重卡采用潍柴200千瓦大功率燃料电池,目前也是国内最成熟的大功率产品,月均的行驶里程超过12000公里,百公里的氢耗仅为8公斤,常用工况下的工作效率超过52%。
2022年9月1日,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11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将陆续交付使用,产品涵盖4.5吨城市物流车、18吨物流车、49吨牵引车等。
要知道,这些成绩只是“冰山一角”。2022年发布的《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突破,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万辆、建成加氢站100座,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这里有足够大的舞台、足够大的施展空间。潍柴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担当在行,推动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快速发展,为山东省、各地市的新旧动能转换、创建氢能示范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抢抓机遇,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作为先行者和引领者,谭旭光和潍柴提出的“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目标也必然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