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销量,对于各家车企是个很重要的数据。全国多个城市和省份,都从这个月开始正式进入国六时代,7月份之前各车企低价“倾销”国五车型,在7月份也基本结束。
所以,一个车企的态势是好是坏,7月份的销量,更具代表性。
中国品牌中,长城是今年以来表现最亮眼的一个,在多家一线阵营的车企遭遇累计销量下滑时,长城整体销量却依然保持了正增长,而且在7月份这个最具考验性的月份,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这就显得很可观了。
在竞争愈发严酷的环境下,长城做对了哪些事?对销量贡献最大的,都是哪些车型?持续增长的背后,长城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哈弗:长城的基石
今年对于哈弗品牌来说,是个产品小年,1-7月份,上市的全新车型,只有F7x这一款,这是哈弗品牌旗下第一款轿跑型SUV,对于一向以沉稳、大气为风格的哈弗品牌而言,很好地丰富了产品线的阵容。
整体而言,H6依然是名副其实的销量担当,前七个月累计售出20.6万台,在哈弗品牌中占比超过了一半,在整个长城汽车的销量中,也达到了37%。而和同价位的其它自主竞品相比,除了吉利博越之外,传祺GS4、长安CS75、荣威RX5等车型的累计销量,都不及H6的一半,其中CS75和RX5的月均销量甚至都不到一万,市场竞争的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F7是H6之外,哈弗品牌唯一一个月均销量破万的车型,从去年11月份上市,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指导价10.9-15.1万,终端主销价区间集中在12.5-14万元之间,和H6非常完美的衔接了起来。
和H6相比,F7造型更时尚、内饰更精致、智能化配置也更丰富,1.5T版本是主力,但2.0T版本的销量也很可观。哈弗的这一步棋,走得非常成功,它很好地和H6形成了差异化,而且是产品风格与主销价格的差异化,不但为哈弗吸引了更多客户,同时也避免了与H6互相竞争。
上市迄今仅半年多,哈弗F7的整体销量已经压制住了GS4、RX5和CS75,而且整体成交价也比这些车型更高。不过对手也有所动作,吉利的博越Pro、长安的CS75 Pro、荣威的RX5MAX等车型都将在年内上市,它们可能会对F7系列带来很强的冲击。
此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M6这款车了,它最早上市时定价位于8-10万元之间,去年哈弗对它进行了官降,主销区间集中在7-8万元,入门价更是只有6.6万。这款车采用的是哈弗的老动力总成,但尺寸、外观设计和配置并没有打太多折扣,它的任务就是抢占7-8万元左右的入门区间。
在此之前,7-8万元的主要SUV,是吉利远景SUV、宝骏510,M6官降之后,很快和它们形成了三足鼎立,相比之下,M6在尺寸、动力和配置方面都有优势,整体性价比甚至超过了宝骏。
至于H2、H4和F5,目前月均销量都只有不足5千台,这一部分是因为哈弗在同价位区间产品布局过密的结果,短时间来看,它们很难在销量上再担重任,但未来也有可能通过换代的方式,重获新生。
WEY:冲击高端不易,稳住态势就是成功
相比2017年VV7和VV5刚刚上市,两款车型都接近月销破万,如今整个WEY品牌的态势确实显得低迷了些。今年前七个月,加上VV6一共三款车型,售出5.4万台,7月份的单月销量,7246台。
单独看车型的话,最晚上市的VV6,承担了整个WEY品牌的一半以上销量,前七个月累计售出32884台,比VV5、VV7加起来还要多1万台。
VV6能后来居上的原因很多,首先在整体设计上,VV6依然保持了很强的科技感与豪华感,但它的整体造型相比VV7和VV5就收敛了很多,虽然排气口依然采用了双边四出的设计,但C柱造型已经不像两个前辈那样低矮,车内后排头部空间更加宽敞的同时,内后视镜的视野也好了很多。
除此之外,VV6在内饰上的用料以及整体的高科技配置,是比同价位的VV5、VV7更高档、丰富的,很多人是奔着VV5、VV7进的4S店,但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和VV6进行对比,之后很容易在换挡杆、座椅材质以及科技配置方面,被VV6吸引过去。
事实上,自主品牌其它冲击高端的单一车型,今年也都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例如曾经稳定月销8千台的传祺GS8,今年前七个月销量不足2万台;早年月销达到5千台上下的博瑞,前七个月销量也仅1万左右。和这些车型相比,WEY和领克在15万元左右的市场依然能保持月均7、8千台的销量,已经算稳住了态势。一旦整体市场回暖,中国品牌的向上冲高,依然会有机会。
长城皮卡:潜力无限
很多人不曾想到,长城品牌的风骏系列皮卡,每个月也能贡献1万台左右的销量。
国家对皮卡的限制正在逐渐放松,这个趋势最大的获益者,无疑就是长城,依靠风骏系列皮卡,长城在这个市场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风骏5、风骏6和风骏7三款车型,覆盖了7-14万元的价格区间。
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长城又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皮卡车型——长城炮,它的定位明显会比当前的风骏系列更高,而其它自主品牌,基本都还没有涉及到这一细分市场。或许不久的将来,长城会像美国F-150、Silverado等经典车型一样,在高端皮卡市场杀出一片天。
欧拉:独树一帜,扎实起步
和比亚迪、上汽等自主品牌相比,长城在新能源市场是起步比较晚的,它的产品阵容远不如对手那样完善,但欧拉品牌一经推出,还是让我感叹它的角度足够刁钻。
去年11月,欧拉iQ上市,一个月后R1上市,两款车型不但造型截然不同,它们各自在新能源市场上的定位,也基本与众不同。
首先是iQ,采用的是高底盘跨界轿车的造型,虽然很像三厢车,却被归到了SUV里,很难说这种设计是出于电池安排的无奈之举,还是设计师为了突出个性而有意为之,总之这是一个造型颇有争议性的车型。iQ在今年前七个月收获了9326台销量,在新能源榜单上不算突出,但一款车型也超过了部分新造车势力的总销量。对于欧拉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起步。
相比之下,R1这款小车,就是市场上的万人迷了。新能源市场上并不缺这样的四座小车,但欧拉R1无疑是其中造型最可爱、最讨人喜欢的一个,而且厂商把它命名为女神车型,是第一个明确针对女性消费者进行营销和设计的车型。
补贴后售价,7.18-7.98万,一台飞度的价格,内饰却比飞度精致了很多,前后排座椅的舒适度也很好,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后排空间,做出了紧凑级轿车的水平,而它的整体尺寸,和一台QQ、奥拓相当。
欧拉R1的出现,让很多人对一向比较沉稳的长城刮目相看,精准的定位和出色的产品力,让这款小车在7个月里获得了将近2万台的销量。所以虽然长城在新能源市场起步较晚,但它未来的潜力,却依然令人期待。
总结
过去两年里,长城的销量被吉利反超并不断拉开距离,SUV市场的整体停滞,也让人们对长城这个极度依赖SUV车型的企业倍感担忧。
但通过1-7月的销量,我们能看出长城在自己的根基领域,依然是非常稳固的。当然,来自自主对手的竞争,以及合资阵营进一步下探的压力,长城在SUV市场的局势,依然是充满挑战。此时的长城,采取防守的态势,或许比开拓新市场,更加稳妥。
所以,我们看到,长城已经主动出击了,皮卡、新能源市场、国际市场,长城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个人的韧性,只有在最艰难的环境里才能展现出来,企业同样如此。在最艰难的市场中,长城能稳住阵脚并逆袭上涨,充分展现出这家企业的坚强,这也是军旅出身的魏建军,给整个企业注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传统SUV市场稳固坚挺,皮卡、新能源市场未来可期,能挺过这段时期,未来的长城,也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