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汽车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之后出现拐点,但东风本田武汉的三座工厂现在仍是满负荷生产,每年为武汉创造1000多亿产值,100多亿税收,带动1.2万人就业,是武汉工业的一名“标兵”。展望未来,日系车能否支撑武汉汽车产业持续发展?
时间回到7年前,2011年,武汉壮志满怀推出“工业倍增”计划,要在5年内汽车产能突破200万辆。虽然晚了几年,今天,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时间推到几年后,再回望今天,2019年,会是武汉汽车产业的拐点,还仅仅是下一次上升势头中的转折点?
问题留给武汉人,需要人们用行动去作答。
1
如果要问,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是什么?库叔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答案,是汽车制造。
汽车是人类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去过汽车工厂参观的朋友,一定会对其中的大规模流水线和自动化作业留下深刻印象:一辆汽车拥有上万个零件,不到一分钟就能下线一台。平时自己开车没有感觉,但到了生产现场,就会让人感到震撼。只有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才有能力生产汽车。
2017年全球各国汽车产量
这是2017年全球各国汽车产量,2018年的数字库叔暂时没有找到,估计数字会有变化,但排位不会有大的改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产量比第2-6名加起来都要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体量,另一方面,是中国仍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大量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在国内,乘用汽车生产规模较大的,主要是一二线发达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北京、长春、重庆、武汉等等。2018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780.9万辆,全球第一。
2019年全国主要汽车产地产量,库叔制图
这是2019年全国主要汽车产地产量。其中,广西柳州因库叔未能查到数据,故而没有列出。柳州虽然是个地级市,连省会都没有混上,但却是个汽车生产大市。2017年,柳州汽车产量达到250万辆,2018年肯定在200万辆以上,应该在全国第一方阵,与北京、上海、长春并列。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得出,武汉汽车产量和产值,在全国城市中排名比较靠前,但还没有进入第一梯队,比较大,但还不够大。
但库叔搜索资料发现,武汉的车系是国内最多元的,有日系、美系、法系、自主品牌等,产业密度也相当高。
2018年,全国各省市汽车产量情况。
由上面的图表可以推算出,武汉汽车产量占到湖北省的70%左右。除了武汉,湖北在十堰、襄阳等城市,还有汽车基地。
目前,武汉建成和在建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共有7家,它们分别是:东风本田、上汽通用、神龙、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东风云峰(日产)、吉利。其中,后2家仍然在建。
武汉汽车工厂分布图。资料来自长江日报
从武汉汽车工厂分布图可以看出,武汉整车企业分布十分密集,半径不超过20公里。由图可以看得出,武汉汽车产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开发区和江夏区。尤其是武汉开发区,产量占到全市的60%。
国家发改委批复给武汉的汽车产能有297万辆,其中建成225万辆。
武汉市重点乘用车企业产能情况表,数据来自武汉市经信局
2010年,武汉汽车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并超越钢铁,跃居第一大产业,此后的8年时间里,一直蝉联宝座。2018年,武汉汽车产量为170.38万辆。
这两年,全国汽车行业在经历了30年高歌猛进之后,面临首次下挫,2018年产量下跌4.2个百分点。
武汉也无法例外。官方表述:2018年,武汉市汽车产量出现了28年来首次下滑,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首次出现逆转。
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汽车产量比上年减少了近20万辆,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神龙产量大幅下滑,从2015年巅峰时期的近70万辆,狂降至2018年的17万辆。
△近4年来,神龙汽车产量断崖式下跌。库叔制图
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库叔预计,今年,以及未来的2-3年,武汉产业头把交椅上坐着的,可能仍将是汽车。
那么问题来了,神龙汽车从2015年起,到2018年,3年时间,产量狂降50万辆,为什么武汉的汽车产量从2018年才出现下降,而且只下降了10个百分点呢?
据库叔观察分析,主要是上汽通用和东风本田的支撑作用,尤其是东风本田。
上汽通用从无到有,不过几年时间。2015年才一期投产,2017年二期投产。短短四年时间,年产量已达到64万辆(2018年数据),产值接近千亿,是近几年来武汉工业最亮的一颗星。
在2018年“车市寒冬”中,东风本田是唯一还能保持增长的武汉乘用车企业。
2018年武汉各大车企产量及占比情况。库叔制图
上图为2018年武汉各大车企产量及占比情况,从图中可以看,东风本田产量占全市的40%以上,每2.5辆武汉造汽车,就有一辆是东风本田。
东风本田是湖北省首个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单体企业。2017年产值首次突破千亿。2018年,东风本田生产74万辆,实现产值近1200亿元,纳税近130亿元。可以说是武汉的支柱企业。
东风本田历年销量。
这是库叔找到的东风本田自2015年以来的销售数据,之前的数据不大好找了。可以看出,东本增长最快的时间,是在2015-2017年之间,到了2018年增速明显下降。这与国内车市大形势有关。企业能在这样的逆势中,还能保持增长,是很让人敬佩的。
但从全国范围内看,东风本田属于汽车品牌中第二梯队。2018年销量排名全国第12名(数据来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统计的销量数字有一定出入,但总体态势仍是可以参考的。
武汉实力最强的车企,在全国只能排到第12名,这也从侧面说明,武汉汽车产业,既不够大,也不够强。尚有很大发展空间,更要做大做强,现在就谈汽车产业过时,为时过早。
实际上,东风本田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牛的。这家企业2003年才成立,2004年下线第一辆CRV。第一年只卖了1万辆车。但到了2011年,东风本田产销就破了百万辆,到2014年,累计产销200万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武汉汽车产业真正发力,是从2015年左右开始的。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两大主力开始显示神通,神龙汽车当时也正是如日中天。
汽车产业(指乘用车)在武汉发展了28年(从神龙汽车落地开始算),8年前,才成为第一大产业,4年前,才聚齐主力,开始发力。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汉的汽车产业还很年轻、很稚嫩,还需要大力培育。也从侧面说明了,引进几个关键的大项目,对发展产业有多么重要。
2
讲了这么多数字,库叔接下来讲讲故事。东风本田是怎么到武汉来的?
上世纪90年代,东风公司想造轿车。最早找的是丰田,丰田反应不太快,后来就找了本田公司。本田公司很热情。
大约在1994年,双方就开始谈合资生产汽车。但国家对整车项目限制很严,一直没法落地。
到了2002年,东风与本田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厂址选了三个地方:杭州、郑州、武汉。最终还是落户在武汉。因为东风的总部在湖北十堰,后来搬到武汉,对武汉有感情。
此外,当时武汉正好有一个万通汽车公司,有整车生产资质,但造的是面包车,加工工艺也不完整,连冲压车间都没有。武汉市政府为了支持东风本田发展,退出了在万通汽车中的股份,支持对万通汽车进行改组。
参加东风本田筹建的老员工杨亚平在《武汉开发区口述史》中讲过一个故事。东风本田在筹建时,当时的省市负责人亲自来到建设现场,为企业解决用电问题。当时企业产量增加,需要扩容,但供电局不给扩。
当时的供电局归电力系统直管,“我不归你管。”听了供电局长的这句话,在场的一位省市负责人说:“我是XXX委员,我能不能管得了你?”结果,下午开会,到了晚上,用电问题就解决了。
武汉开发区沌口核心片区 康鹏摄
武汉开发区沌口核心片区 康鹏摄
看完这个故事,库叔感叹: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是多么重要。一个地方要想把经济发展好,官员们就得放下架子,扎扎实实为企业服务。
东风本田筹建时,恰逢“非典”。从广州到武汉来筹建东本的5人小组,每次下了飞机,先到省人民医院去检查。日本人从日本飞到上海来谈判,回国时,要先拍个胸片,才能上飞机。现在看起来,非常好笑。
万通公司的资质,是生产面包车的。故而,东风本田一开始,是没有轿车生产资格的。无奈之下,才选择了CRV车型,没想到,成为国内第一款城市越野车,卖得很火,而且引领了时尚风潮。
到现在,东风本田在武汉建了三个工厂,产能利用率很高,基本是满负荷生产。每年为武汉创造1000多亿产值,100多亿税收,带动1.2万人就业,是武汉工业的一名“标兵”。
3
回到本文标题中提出的问题:日系车能否支撑武汉汽车产业持续发展?
武汉的日系车,实际上不止东风本田一家。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东风日产的母公司——东风有限,总部也在武汉,就位于三角湖边,离东风集团总部仅1公里左右。
去年12月,东风云峰项目在武汉开工,目前正在建设中。这个项目总投资约98.5亿元,2020年9月竣工,建成后产能规模将达到30万辆。其主要产品,就是东风日产。
东风日产也是一家很不错的合资车企,2018年销量达到130万辆,在所有汽车品牌中排名第6,还要领先于东风本田(可参见上文库叔发布的图表)。
假如东风云峰能够如期投产、达产,对武汉汽车产业来说,将是个好消息。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或可支撑起武汉汽车产业半边天。
今年4月投产的东本三厂,是全球标杆汽车工厂,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99%,几乎看不到工人。郭良朔摄
此外,产能为15万辆的吉利汽车项目也在建设中。未来几年,武汉还将新增汽车产能。
库叔认为,在当前国内汽车产业形势之下,对武汉汽车产业来说,比产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效益。一味追求数量,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目前,中国汽车年产辆已达2900万辆,该分的蛋糕,已经被分得差不多了。更加残酷的是,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会迎来洗牌,强者愈强,弱者出局的场面可能会出现。没办法,这就是市场规律。只有活下来,才能生存发展。
武汉的汽车产业,需要日系企业,同样需要其它企业发力。涨潮时大家都水涨船高,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汽车企业需要更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发自内心尊重市场,敬畏客户。
如前面所说,武汉第一大产业,既不够大,也不够强,各方都需努力。对武汉汽车未来发展,库叔有几点建议。
1.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武汉的汽车制造业,是改革开放大潮中,通过招商引资引来的,并一直沿着这条路径在发展。
一方面,要引入上游零部件等企业,为现有整车企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帮助、鼓励本地零部件“走出去”,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2. 加强创新驱动。汽车正在面临100多年来最大的技术变革,即智能化。就像功能手机被智能手机取代一样,这是大势所趋。
只不过,这个替代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武汉应该帮助本地车企,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抢占先机。比如,武汉正在建设的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公共产业技术平台,步伐还可以再快一些。
据库叔所知,武汉已经聚集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和氢能源汽车的研发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大,主机厂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目前成效不显,但终归是迈出了一步,生态正在形成。希望能保持、甚至加速这种态势,假以时日,或有所成。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库叔知道,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产业,要想在逆境之下,突破原有定势,再造新格局,是极其困难的。
但库叔相信,事在人为,武汉的汽车产业还是一个稚嫩的孩童,而不是一个垂暮的老人,正处在“换牙期”。假如能够锐意进取,抓住机遇,大有机会脱胎换骨,直上巅峰。
出品:关山大道智媒编辑部 长江财经智库 长江日报(光谷)数字产品实验室
未经授权,严禁其他账号、平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