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个博士学位,回国还是个教书匠。我要做一个实践者,把美国的工厂搬到中国去!”
说这句话的人叫孟少农。他是一个生逢乱世的天才学霸,为救国强国弃文学工,流离转徙四处求学。
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位汽车工程专家,还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孟少农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一,兵荒马乱中求学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通电全国,复辟帝制,改元洪宪。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局势不稳,风雨飘摇。
孟少农就出生在这一天,地点也是北京。
他的祖籍是湖南省桃源县仙人乡,但当时其祖父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职,所以他生在北京,并先后在北师附小、北师大附中读书。孟少农天生聪颖,又勤奋好学,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1928年,祖父失业,举家搬回湖南老家。1930年,孟少农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32年进入长沙高中,在全省会考中,他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1935年初,孟少农听说清华大学正在招收清寒公费生,他向祖父要了30块钱,一个人远赴北京考大学。
作为湖南省会考第一名的尖子生,孟少农考清华自是得心应手。当年秋天,他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其实,孟少农的爱好是文学,但他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过去20年,中国劳苦大众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便产生了工业救国的理想抱负。
在清华读书时,孟少农成绩突出,他的老师、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对其颇为赏识。
可当时,日本在中国东北横行肆虐,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满腔报国之心的孟少农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但日本狼子野心不死,对中国发起了全面侵略战争。
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北平沦陷后,孟少农和同学们加入到南下流亡的行列,来到清华、北大和南开在长沙成立的临时大学。
当时,国民党第200师需要修理和保养战车的技术人员,于是师长杜聿明到临时大学来招募机械专业的大学生参加抗战,以身报国。孟少农和一些同学就报名参加了第200师。
这个师是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还包括一个坦克团。孟少农等80多位同学被派到金井陆军交通辎重学校学习,他们每天上午进行军事训练,下午装拆、修理汽车和坦克。
半年后,孟少农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并在新成立的“战车研究室”工作,他本以为能研究战车以此方式抗日救国,但研究室啥也没有,就是个空壳子。一段时间后,孟少农便毅然离开,回到昆明的西南联大继续学习。
孟少农(后排右一)赴美前与同学合影
1940年,孟少农从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当年,他又考上留美公费生,接着便进入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读研。
美国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繁华与现代让他深刻认识到了什么叫差距。而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没有任何汽车制造能力,99.9%的老百姓都没有坐过汽车。国家送他到美国留学,正是为了富国强民,孟少农知道自己肩负着民族使命,丝毫不敢松懈。
在美国读书期间,孟少农废寝忘食,日夜苦学,希望早日学有所成,回国报效国家。他用三个学期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如果再读两年就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可是他放弃了继续攻读的机会。
“取博士学位,只能学一两门学科,所得知识面较窄,作用不大。”他到美国是为了掌握知识报效国家,学到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被迫参战,二战发生重大转折,抗日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所以在未来,中国最需要的不是一个研究型博士,而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这样才有助于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
但是单靠学习理论知识还不够,更要有实践经验。
1943年后,孟少农先后在福特汽车、锤士兰森、司蒂贝克等公司任职,深入学习汽车生产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三年后,孟少农学得差不多了,1946年5月他谢绝了美企的优厚待遇,离开美国回到中国。
孟少农的求学生涯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6岁在北京上小学,15岁在长沙上中学,20岁回北京上清华,22岁又来到长沙、昆明上临时大学,25岁赴美留学,31岁学成归国。
在兵荒马乱,国难当头,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报国,而孟少农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以另一种方式报效国家。
二,一汽15年
孟少农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单枪匹马创办我国第一个汽车专业班,一个人承担起汽车工程、工艺学、工具学三门主课的讲授。他还把自己在美国学到、看到的最先进的机械工程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国内机械加工厂。
面对国民党的腐败和黑暗,孟少农意识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均无法实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会有新希望。
1947年7月,孟少农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他抛弃大学教授这个高级职位,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战士。
1950年3月,国家开始筹建我国的汽车工业,孟少农被任命为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建设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孟少农多年的梦想,为这一天,他等了十年,如今到了他的用武之地,孟少农一刻不敢懈怠。
在汽车工业筹备组,孟少农主要负责调研当时国内有关汽车和汽车工业的现状,并集结和培养汽车行业技术人才。
1953年,孟少农出任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全力协助厂长饶斌、总工程师郭力工作。在整整三年的建厂阶段,他把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倾注到一汽的建设上。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卡车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这一天,孟少农夜不能寐,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他倾注了太多心血。
1958年,孟少农领导“东风”牌和“红旗”牌轿车的设计和试制工作。从总体设计到每个总成和零部件,他都精心指导,组织攻关,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并成功试制出V8发动机,使红旗轿车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
为提高老解放卡车的马力和其他性能,孟少农积极组织自主开发6102型发动机。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未能生产。后来,这款发动机改进成为二汽EQ140型卡车的发动机,使得东风卡车以马力大、跑得快而闻名全国。
孟少农为一汽的筹备、建设、建成投产、老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等,艰苦奋战15年,为一汽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陕汽6年
1965年,孟少农调到机械工业部汽车局,负责总师室工作。过了没多久,他就被下放到江西干校劳动。
1968年,陕西汽车制造厂成立后,有一款军车试制几轮始终不能定型。1971年,陕汽第一任厂长陈子良向上级大胆提出:“我要孟少农。”
1971年5月,孟少农被调到陕西汽车制造厂任革委会副主任,主管技术工作。
陕汽厂位于陕西岐山秦岭脚下的小山沟里,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远没有一汽建厂的时候便利。但是孟少农却很欣喜地来到了这里,因为他又可以从事汽车行业的工作了。
孟少农克服种种困难,修改设计,改进结构,使得延安250型越野车于1975年正式投产。这款越野车是我国军用越野车的佼佼者,至今仍受到部队的欢迎和好评。
“一个工厂光靠生产军车是不行的,必须开发一个当家的民品汽车。”
1975年至1976年,孟少农领导完成了新的15吨6×4型民用载重汽车160型汽车的大部分设计工作。1977年,孟少农调离了陕汽,可惜他对160型汽车的设想未能实现。
1987年,陈子良十分感慨地说:“陕汽当时如果沿着老孟的路走下去就好了,把160车搞上去,陕汽就不会这么困难!”
四,二汽10年
1977年年底,62岁的孟少农来到二汽,正值二汽建设最艰难的时刻。
当时二汽生产的汽车被形容为:呲牙咧嘴,摇头摆尾,漏油漏水。其中,东风140型汽车试制5轮,质量问题多达9300多个,难以投产。
孟少农临危受命,担任二汽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他忍受痛风病带来的疼痛,经过详细分析和调查对产品进行改进,攻克了EQ140、EQ240两种汽车86项重大难关。1978年,东风140型5吨载重车以崭新的面貌正式投产。
新出产的东风车以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视线开阔等优越性能而威震全国,二汽终于扭亏为盈,得以突飞猛进式发展。
特别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车大显神威,被广大战士称赞为“英雄车”、“功臣车”,并在全国各地的基础建设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孟少农十分重视引进先进技术。他支持二汽引进美国康明斯发动机来提高国内水平,积极促成与日产柴公司合作,但只引进驾驶室、变速箱与前后桥总成。
他所倡导的与外资品牌合作,并非完全照搬照抄,而是引进先进技术后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进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产品。
在一汽工作期间,孟少农参与创办长春汽车工业学校,为一汽培养了一大批中级汽车人才。调到二汽时,他还兼任二汽职工大学校长,1983年改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后,孟少农是首任校长。
但为国家育人才,肯将衰朽惜残年。
晚年,孟少农是在口授笔耕,培育后人中度过的。因为常年劳累,加上痛风病折磨,他经常住院吊水,却从未停止过给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生讲课,所以常常是拔掉针头就去教室讲课。
五,国士无双
1987年底,孟少农因病情加重转移到北京接受治疗。一个月后,1988年1月15日,孟少农与世长辞,享年73岁。
4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身处一线,不论经历什么坎坷,都从无怨言。国家曾几次让他迁居北京,安心静养,但都被他婉拒了。
他说:“我是搞具体技术工作的,脱离基层,远离生产现场又能干什么呢!”
孟少农就是这样一位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位脚踏实地、勤勉务实的实践者,他将毕生所学全部奉献给中国汽车工业,毫无保留。
他不仅书写了个人的不朽人生,更写下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崛起到走向辉煌的厚重一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孟少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不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艰苦奋斗形象,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缅怀中国汽车专家孟少农,国家为他塑了半身铜像两座,分别安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烦请关注分享。)
声明:以上内容旨在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弘扬汽车人物正能量精神,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对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投资构成投资意见,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原创文章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