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的计划是:将沃尔沃100%股份、领克的80%股份,以及吉利100%股份和极星的50%股份,注入到吉利控股集团全资控股的一家新公司,相当于吉利控股旗下原来独立的吉利汽车公司主要业务,和沃尔沃汽车公司全部业务,实现资本层面重组,同时,拥有吉利四大板块业务的这家新公司,纳入上市公司。
此举不仅使得沃尔沃实现上市,解决了沃尔沃转型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也使得内部资本产生更好协同效应。
不过,此事涉及到方方面面,操作手续的复杂,时间也会比较长。
但在资本层面重组过程中,双方在业务层面的协同会走得更快一些。
而在这一波操作的同时,两年多来一直在酝酿的沃尔沃单独IPO也将告一段落。
10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李书福为了消除沃尔沃的芥蒂,高调表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不过,10年以后,吉利和沃尔沃却在同一天,对外界宣布将进一步在资本层面展开合作。
吉利汽车(HK.00175)2月9日公告称:公司管理层正与沃尔沃汽车的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已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此举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和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进入资本市场。
而具体的建议交易的具体时间表和详细计划尚未制定。
同日,沃尔沃汽车也发布公告:正筹划与吉利汽车(HK.00175)进行业务重组。此次整合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重组后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将考虑未来在瑞典上市。
愉观车市了解到:双方于几个月前开始探讨此事,而促使双方坐到一起再商整合计划,是双方基于10年来相互的信任、市场和资本层面的需求而促成的。
目前,双方的财务、法务相关人员已经在沃尔沃汽车集团现任总裁、CEO汉肯·萨缪尔森的牵头下,组成联合工作小组。
联合工作组对合并交易进行评估,整合后的新集团将保持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和极星等品牌的独立。
转型更有力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在接受愉观车市专访时证实:“吉利和沃尔沃车已经成立工作小组推进此事。”
愉观车市了解到:初步的计划是:将沃尔沃100%股份,领克的80%股份,以及吉利100%股份和极星的50%股份,注入到吉利控股集团全资控股的一家新的公司,相当于吉利控股旗下原来独立的吉利汽车公司主要业务,和沃尔沃汽车公司全部业务,实现资本层面重组,而拥有吉利四大板块业务的这家新公司,纳入上市公司。
在全部资产注入后,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控股集团还将进一步申请在斯德哥尔摩的上市。
对于沃尔沃而言,最直接解决的就是上市问题。作为一家私人公司,之前沃尔沃并没有在瑞典上市。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就有消息称沃尔沃要单独IPO,不过,至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沃尔沃寻求上市既是为了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也是为进一步发展带来源动力,是大势所驱。
杨学良透露:“双方启动进一步进行整合的初衷,是为了迎接接下来行业的大转型。”如在研发上,双方通过共同研发降低各自的研发成本、同时,随着整合后规模的扩大,无论是在资源的获取还是与第三方的合作上,都将更有吸引力了。
随着随着自动驾驶、新能源、智能化、共享等新技术和模式的导入, 汽车企业转型的需求越来越急迫,而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如果仅仅依靠自身业务的滚动发展,在资本大举进入汽车行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很难超越,加上新业务的投入也有不确定性,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来发展,也可以有效降低减少风险,特别是减少对原有业务的压力。
当然,沃尔沃要解决资金问题,最直接简单有效是单独业务板块的单独上市,但是,如果仅凭沃尔沃目前的销量水平以及盈利能力,沃尔沃即便能够独立上市很难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而通过注入到吉利汽车间接上市,由于吉利目前在国内市场明显优于竞争对手的表现,加上领克汽车等新品牌的进入,打包后,在资本市场上更有优势。
根据计划,吉利四大汽车品牌注入上市公司,吉利控股同时计划在斯德哥尔摩上市,使得瑞典的股民和投资人可以直接投资。
合纵连横是大势所驱
10年前吉利控股与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手里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可以说,那时候虽然实现了资本上的控制,但沃尔沃与吉利之间的关系相当敏感。而“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也是李书福缓解当时紧张气氛的一个方法。
而此次能够再度在资本层面实现合并,依靠的是之前彼此的信任,也是大环境的推动。
“吉利兑现了之前的承诺,以及业绩的提升,也是赢得沃尔沃愿意与吉利进一步整合的推动力。”业内人士分析。
在收购沃尔沃后的十年间,沃尔沃的销量已经从十年前的30万辆规模增长到70万辆,与此同时,处于亏损中的沃尔沃,也实现了盈利。
根据沃尔沃汽车公布了2019年的财务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的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98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143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4亿元),较2018年的142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3亿元)微增0.8%。
实际上,整合已经是一个全世界汽车行业的热点, 早在2017年一汽、东风和长安就已经组建了联盟,去年上汽和广汽又组建联盟,而吉利与戴姆勒、比亚迪与戴姆勒-----汽车行业的合纵连横,早已在全世界车企中达成共识。
去年,日本丰田汽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以及软银集团旗下的英国半导体设计公司ARM公司等日美欧8家公司还宣布将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电脑系统。
品牌区隔要尽快形成
随着吉利和沃尔沃之间合并到一家公司,在协同效应上优势会更加明显。
实际上,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与沃尔沃之间已经实现了业务和研发方面的多方面协同,从一开始的联合采购、到双方联合开发CMA平台,沃尔沃和吉利在业务层面的协同,已经获得双方的认可。这也是双方能走到一起的驱动力。
而此次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整合,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协同,挖掘更大的增长潜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按照双方的说法,“资本层面有变动,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变。”并且也会保持四个品牌各自的独立性质,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吉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财务投资人和股权收益者,而是真正将沃尔沃和吉利以及领克极星,融合到一家公司,业务再怎么独立,关系也亲近了很多。
有人认为沃尔沃和吉利未来也将走上奥迪和大众的模式。大众和奥迪之间在技术上纯开放式的共享,对双方都带来了共赢。大众的成本优势,使得奥迪取得价格优势,而奥迪的技术,同时抬高大众的品牌。
但品牌整合,需要两个品牌有足够的共同基础,再有鲜明差异。与奥迪大众的区别在于,奥迪大众本身就已经有风格明显区分的品牌,而目前,吉利旗下的品牌,特别是新品牌,自己独特的品牌特性,还不足以能否让大部分的人群了解。这也意味着,在资本层面整合后,吉利旗下品牌特性能否尽快建立起来,将直接影响到旗下品牌未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