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大”报告将“物流”纳入加强建设的基础设施范畴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明确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内容,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体系建设进行细致部署。来自国家的重视,使我国物流业将延续稳中有升态势,也使物流咨询服务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物流业总体实现稳步复苏,现代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物流咨询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分为以下三方面:
1.忙碌
2021年的物流咨询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忙碌,如为各部委制定涉及冷链、交通等领域的一系列“十四五”专项物流规划,为各省市县全力制定区域性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为各大型企业制定“十四五”期间物流发展规划。此外,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的政策推动下,各地方政府、国企都在积极推动布局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大量物流园区、物流枢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方案规划的项目也集中涌现。
过去一年,全球仍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相比之下我国在疫情控制方面则取得很好的效果。全球范围内释放出来的生产制造需求,使中国制造业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同时也造成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再加上人力成本和供应链上的高额费用,使制造企业成本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有业务、无利润的压力,使得很多企业向物流咨询公司提出物流优化的需求。
新国货潮的兴起,催生大量自主品牌消费品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在2021年“双11”期间,淘宝、天猫平台上的382个新国货品牌交易量超过1亿元。在京东平台上,最受消费者欢迎的5个品牌中,有4个是新国货。在抖音电商平台上,新国货数量占比达到87.5%。随着销售量快速增长,这些企业开始在全国布局仓库、搭建网络,快速向门店和经销商配送其产品。因此,集中出现大量全国仓网布局、仓库选址、仓配规划的物流咨询服务项目。
2.分层
2021年物流咨询行业处在一个发展的中间阶段,或者说转折时刻。很多电商、快递、物流地产等企业的内部规划人员,因公司内部业务饱和或下滑被迫转向外部市场寻找业务。经历几年的摸索,物流咨询行业在2021年走到了分层的转折时刻。
中国互联网经济已出现“高度饱和”,在既有技术和模式难以突破的环境下,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周期已经结束。2021年中国人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将近5小时,网民人数超过10亿,可毕竟全中国人口是14亿,上网人数很难再有大幅增长,目前已几近高度饱和。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互联网公司主要做“虚拟经济”,可现在的京东却拥有40万人,阿里巴巴有25.5万人,字节跳动是11万人,美团有6万人(连接约950万外卖骑手),滴滴有1.6万人(连接1300万左右的网约车司机)。这些互联网公司已经由所谓的虚拟经济、高科技企业,变成劳动密集型、码农密集型的企业。如此多员工的企业,其劳动力成本非常高。
快递从来不是独立的行业,电商发展的饱和对其影响深远,因而出现大量原本为企业内部做物流规划的人员大量闲置,他们被迫必须向外拓展业务,实现自负盈亏。此类物流咨询人员大多数沿袭了原本的业务方向,侧重点在规划电商库、云仓、快递分拨中心的自动化设备集成项目上。然而,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且与原本的物流系统集成商形成正面冲突,所以出现困顿情况,需寻求多方位突围。
3.活着
对于众多企业而言,2021年特别艰难。“2020年没生意做,2021年有生意做但没钱赚。”这是国内物流系统集成商在过去一年的深刻体会。
实际上,物流系统集成商也提供物流咨询规划服务,并且是中国市场上针对自动仓储系统项目的一个重要咨询规划群体,虽然他们提供方案是以销售物流设备获利为目的,而不是为赚取方案本身的费用。
2021年物流系统集成商不缺业务,而是受限于物流设备的产能,无法及时供货,也就意味着收不到货款。即使是有实施的自动仓储系统项目,大多也无利润可言。因为中国的众多原材料需要进口,而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则在全面攀升,如煤价涨97%,纯碱涨89%,锡涨65%,铝涨46%,原油涨45%,不锈钢涨44%,PVC涨39%,镍涨22%,铜涨20%。中国是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全球中低端制造业产品需要中国大量供给,如今中国GDP占全球的17.4%,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28.6%。因此,我国现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生产什么,什么便宜;我们买什么,什么贵。”
特点一:总数极少
物流咨询服务以法人企业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已走过20多年。从无到有,从不为人所知到如今成为物流项目落地建设前的标配,这中间既有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提倡、重视顶层设计的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也有市场的推动作用,如电商和快递包裹的飞跃式发展、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倒逼使用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等等。
目前,物流咨询服务俨然已成为一种广泛共识而被市场所接受,但真正发展期也不过是最近5年的时间。从工商能够查询到、拥有20年左右成立时间,且一直在从事物流咨询服务业务的公司,仅有3家。成立10年左右,至今还在正常以物流咨询服务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全国范围内不超过10家。即便是近5年,新注册成立的物流咨询公司,也没有超过10家。因此,从企业数量上说还是非常少,尤其是仅专门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特点二:形式多样
虽然专门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企业数量不多,但目前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形式倒是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当然,出现的并不一定是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而是某些类企业内部的规划人员,或者是设备厂商的售前部门人员,也有企业战略咨询公司、财务咨询公司、软件公司等等。
按照属性,可以细分为以下九种类型:
1.自动化立库物流设备集成商类型;
2.电商快递公司内部物流规划人员;
3.物流地产公司内部编制规划人员;
4.各类软件公司系统方案架构人员;
5.高校学院物流协会挂靠公司;
6.政府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类型的公司;
7.企业战略规划财务咨询类型的公司;
8.信息中介运营管理服务类型的公司;
9.独立专项物流咨询规划服务公司。
1.“专精特新”公司和新国货品牌小行业领头企业将爆发需求
“专精特新”公司在欧美被称为“隐形冠军”,这是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的。在他看来,德国经济的发展,表面上是靠戴姆勒、西门子这些大型企业。但回到德国经济的产业基层,会发现真正将德国经济支撑起来的是那些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有三个标准:第一,年营业额在2亿欧元以上;第二,产品在全球市场排前三位;第三,不为人所知。其中,第一个数据每隔三、五年就会被改变,企业的年营业额是2亿元、3亿元还是4亿元,各个国家的标准不太一样。但第二点和第三点是一样的,在全球细分行业有没有进前三位,且不为人所知。今天,中国就把这种企业叫做“专精特新”。按照最新一次摸底公布的数据,中国市场目前有47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将在2022年及随后几年内,集中爆发出智能生产物流的规划需求,以及持续不断的提升需求。
蜜雪冰城、巴比馒头、艾雪冰淇淋、卡游科技等新国货品牌,作为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头企业,会更加快速形成大范围的连锁门店或品牌经销商。为了更快更好地服务门店、经销商和终端客户,他们将会在全国及全球范围内新建或承租仓库,布局网络,搭建运配体系。在这种趋势下,未来这些企业将会既有物流战略发展规划的需求,又需要能够落地实施的仓网布局规划和运输方案;同时,还会有物流标准化体系规则的要求,组织架构搭建的方案,国际化运营管理的模式等等。
2.产业智能化趋势将加速物流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推进
如今的中国正成为产业智能化最激进的试验场,各个行业都在被产业智能化所改造,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趋势。产业智能变革给我们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技术变革的方式再造工业的人文环境。那些从事重复性、重体力的搬运工,可能断指的、可能患上尘肺的产业工人,将会被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施釉机器人所代替。
在智能制造模式下,企业物流系统改善需求凸显。面对智能制造日益提高的个性化客户需求、人机工程学水平及生产作业效率,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物流活动,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智能化效率,打造数字化管理,智能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智能物流,就没有办法做到智能制造。
最主要的,还是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思维和认识上进行提升。智能物流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无论是物流企业的科技之路,还是科技企业的物流之路,最终的竞争结果都将取决于物流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要盲目引进所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智能制造还要求有相应的物流体系进行匹配。
自动化的生产必然要求物料精准配送,这会涉及到一系列环节,要倒推至供应链的前端。重量和外型尺寸繁杂多样的物料自动化配送上线,就需要做到物流器具标准化,需要做到每种零件与物流器具的对应关系标准化,进而需要在给供应商下采购订单时就要求其按照对应关系提供最小包装单元的零件。这些涉及到产业链条上一系列环节的工作。如果前期这些工作根本没有做或者没有做细致,在总装环节即使有再多高科技设备也是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因此,制造业物流“智”的飞越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需要有系统性思维,应按照“点—线—面”做好统筹。如果不是以这种思维来考虑,只是从运作流程的一个点去做升级改造,肯定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物流如同血液和经络贯穿于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的全过程。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实现智慧物流,而且想认真去做,先要做好“伤筋动骨”的准备,从头到尾的环节会涉及到:产品包装外观尺寸设计、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生产排产计划、要料方式、信息系统之间的衔接、产线布局、厂房和库房的建筑布局、组织架构、人员岗位、责任划分、成本核算等等。
3.物流咨询行业的利润将会集中在实现创新的企业中
展望2022年,唯有偏执者才能生存。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以来,世界进入逆全球化的浪潮和周期。2021年,我们在供应链、在全球贸易流通,甚至在跨境电商领域所遭遇的诸多挫折、狙击和竞争,都是逆全球化环境所带来的。我们能做的,是回到小行业中,去优化供给,通过创新去唤醒需求,让自己在2022年成为一个行业的偏执者。
在这个时代,一个行业的利润,很可能只集中在少数能应对变化、实现创新的企业中。尤其是2019年末爆发的疫情,将很多产业的节奏打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在顺应中转型,在抵抗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