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则为14.8%。伴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化不断加速,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引发了用户维权新难点。新能源汽车自燃、锁电、续航里程虚标等现象也遭到了不少车主的投诉。
简单盘点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投诉历程,从最初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汽车质量问题,到三包法出台后,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销售端和售后服务端。2018年以后,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步增多,消费者的投诉更多集中在自动驾驶功能被夸大以及电池爆炸等。
今年1月,中消协发布《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成为“年度最热”。然而,这起“年度最热”的纠纷,似乎进入了“完整后台数据”与“权威的检测机构”的死循环。车主张女士与特斯拉之间的纠纷仍然停留在原地。
媒体评说
“完整数据”和“权威检测”的死循环
红星资本局:除了对数据的看法难以达成一致,什么是权威的检测机构、如何对车辆进行检测,也很难找到答案。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鉴别智能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设备。也就是说,即便张女士打赢了个人信息的官司,拿到了“完整数据”,但去哪里检测、检测的标准规范是什么,仍是无解的难题。
浙江日报: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涉及充电起火、实际续航里程缩水的投诉频发,“三电”系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重灾区”。对于投诉和召回频发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就没有办法了吗?结果当然是否定的。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将为消费者的权益保驾护航。
网通社: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势力造车,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车企要想“青春永驻”,安全可靠的产品质量+用心的售后服务,才是通向终点的唯一路径。
腾讯网:作为一家企业,除了要把好产品质量把关外,还应做到高度关注产品安全,及时、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产品情况,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以及做好售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占领市场。
消费者陷“举证难、维权难”两难处境
腾讯网: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2021年,新能源汽车投诉问题主要有八类,除了安全问题、电池质量、冬季续航里程缩水、维修服务差等常见问题外,还包括不兑现承诺,比如宣传使用高性能芯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价格变动过快;随意修改网上宣传资料和说明;拒绝汽车数据存储、提供等问题。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量涨幅明显,并呈现举证难、维权难的特点。
“提不到车”成为汽车投诉的新增长点
科创板日报:在供应链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提不到车”成为2021年以来汽车投诉的新增长点。据车质网的数据显示,“提不到车”首次上升至2021年服务问题TOP20榜单第二位,投诉量同比上涨近30倍,投诉多集中在部分新能源车型。包括小鹏汽车、比亚迪、零跑、长城等在内的众多新能源汽车均出现过类似情况。
ZAKER:因为芯片供应短缺,目前多家车企在交付上都出现了问题。其中,生产能力本来就偏弱的新造车企业矛盾更加突出。3月15日,148位小鹏P5 460车型的准车主发表了“致何小鹏先生的一封信”的联合声明,强烈希望小鹏可以关注460型号延期交付的问题以及车主们的诉求,成为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