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政策的巨大扶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飞速发展,整个2018年实现了全领域70%的涨幅,然而即便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仅有261万辆,只占到了1.09%,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
而根据谈及电动车,“续航焦虑”是大多数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问题,毕竟最初新能源车型的续航里程大多都在100公里出头,就像刚用上智能手机的我们,一边享受着丰富的乐趣,一边为电池担忧,恨不得一天充上三两次电,可是这个对于汽车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有焦虑有不安实属正常,但是现在电动车的续航大多已经超过300公里,自主品牌更是在不断的冲击50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续航焦虑”到底又是在“焦虑”什么呢?
电池的“三难题”,才是真正的担忧所在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电动车的续航都在360km以上,对于日常家用来说,绝对是足够的,甚至一周都不需要充一次电,但是为什么现实却大相径庭呢?首先,国内绝大多数工况里程的判定标准是欧盟的NEDC,整个测试过程时间短、速度低、变速快,几乎不考虑环境对消耗的影响,所以得出的里程都是“理想状态”,这个测定标准仅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使用,说白了就是“面子工程”更足。而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引发出了电池的三大难题: 其一,目前换电技术还不够成熟,而电池在3年5年甚至8年之后的剩余残余到底有多少?目前行业发展处于初步阶段,这种未来式的话题,没人能够给出明确答复,倘若那时有了完善的技术或者其他补救方式还好,可若是“不了了之”那么电动车的保值率恐怕会跌落谷底。
其二开启空调之后,电量耗损非常之高,就好比是电脑长期开启超频来工作一般,尤其是在冬季开启暖风之后,整体的续航甚至会缩水30%~50%之多,数据的理想化和极端天气的受损,才真正导致了消费者的焦虑,而续航只是“假象”,电池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很多人将电池的容量和油箱化作等号,潜意识里认为高续航就是电池容量更大,能储存更多的电即可,但其实恰恰相反,电池容量的增加会很大程度的加重汽车的重量,增加更多的阻力,从而导致耗能的剧增。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燃油车不断的强调全铝、炭纤维车身,为的就是给车子减重,达到更加的性能。
那么真正影响电池的其实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粗浅的理解为在同一个容量下,储存越多能量的密度就越高,这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一款产品电池,或者说续航里程的好坏,是消费者真正关注的重点。 最后,电动车在夏季自燃问题屡屡发生,无论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还是贵为车中苹果的特斯拉,都无一幸免,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信任程度降至冰点。
电池终生质保,或许只是一场秀 既然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电池,那么作为厂商而言,直击痛点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电池质保”也就应声而来,不过它的存在看似强劲有力,实则力度实在太小,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场企业的“作秀”。
何出此言?首先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就是汽车的使用年限,根据J.D power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者有超过6成在5年内选择换车,甚至有近2成在开了不到一年之后,就更换了新车。这意味着什么?电池的质保只有购车人一人享有(个别车型有配偶权益转让权),一旦进入二手市场,这个保障就随之消失。
除此之外,“终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取巧,例如长安逸动PHEV的质保期是8年或者15万公里,吉利帝豪PHEV是8年15万公里,而比亚迪唐、宝马X1混动、领克01 PHEV和威马EX5等等,则都是“终生质保”。
很显然,前来者栽树后来者乘凉,长安和吉利最初推出的8年质保期其实已经足够,几乎已经达到了一辆车的极限时间,而后者为了抢夺市场和给消费者打强心针,提出了“终生”的概念,其实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终生质保”,内含着的套路可真的不少,例如电池质保和电芯质保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比亚迪唐EV提出的电芯质保,仅仅只限于“电芯”,而电池还包含了连接板和电路板。如果是后两者出现问题,则不被包含在质保范围之内。
宝马X1混动和领克01 PHEV是货真价实的“终生质保”,但是别忘了,“质保”本身的含义只是对于质量的一定保障,也就是说,只要你买了我的产品我终生对它负责,但是免不免费这个可并没有提及,最终的解释权还在官方。
相比之下,威马EX5就要显得厚道很多,直接提出了“电池终生免费质保”的概念,在国内应该属于头一个,由此可见“免费”二字,在这个承诺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文字游戏恐怕是大多数消费者所不能辨别的。
最后,即便是符合了“电池”、“终生”、“免费”这三个前提条件,还是有很多苛刻的要求需要满足,比如车子本身不能变更所有权,全程保养、维修必须在4S店完成,但凡有一次在外面做了维修或保养都会失效、如果不慎发生比较严重的事故,也将丧失终生质保的权利。 如果将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拆开了揉碎了去看,其实对于消费者的售后保障并没有达到所谓的升级,只不过是将之前的服务“换了名词”,不过福利和套路可能也只有一墙之隔,如今的消费者已经愈发理性,文字游戏和消费套路并非长久之计,想要立足于市场,还是要以产品的硬实力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