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一直都是个特别的存在。
在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日产之外,马自达用驾驶体验和运动风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找到了一帮忠实拥趸。
在2017年,马自达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30.9万台,不但完成了29万台的销量目标,而且同比增幅达到了8.3%。
形势一片大好之下,马自达发誓要在2018年卖出31万台——但是失败了。
去年马自达只卖了大约27万台,同比跌幅高达12%!
与日系同门丰田的大幅增长、日产实现小幅增长、本田基本持平相比,马自达进入“至暗时刻”的速度似乎格外快一些。
探究原因的话也很简单,大市不好、情怀崩塌、产品本地化不够以及销量战略的简单随意,让马自达的“情怀”故事不再吃香,反而变得尴尬起来。
车市低迷马自达难以幸免
2018年的车市是将近30年来的第一个“熊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全年销量2808万辆,同比下挫了2.8%。
其实并非中国市场遭遇低迷,包括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汽车市场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日本、美国和法国实现了增长,但也是小幅增长。
而中国车市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对于各大车企的影响尤为重大。
在这种类似于泥沙俱下的状况下,马自达想在一个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独善其身,显得极为困难。
只有类似于丰田那样具有超强的品牌和产品力,才能逆市而上,但是遗憾的是,马自达还没有强大到这个级别,而其所依赖的“情怀”,也不太灵光了。
“情怀”玩法失效
马自达能够在丰田日产本田的夹缝中觅得生存空间,主要是在产品力上打出了“运动操控”的驾驶体验,并以此建立了品牌情怀。
这种“情怀”的具体表现方式为钟爱大排自吸、摒弃涡轮增压和新能源发展方向,马自达一直在研发“创驰蓝天”系列技术就是这种“情怀”的最主要的表达。
但是真的有点过头了。
涡轮增压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马自达也被迫上马了2.5T,但是传说中的“二代创驰蓝天”,即便是日本本土市场,也还没有实现装车上路。
当然从纸面上看,“二代创驰蓝天”达到50%的热效率简直逆天,但就目前而言,这项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或者试车场里。
换句话说,马自达在技术层面拿不出类似于丰田混动那样的真正的“干货”,导致其一直以来极力维护的“技术宅男”的形象变得不那么完美了——“情怀”玩法也就此破产。
拙劣的本地化打法
“情怀”玩不转之后,马自达为了照顾自己的产品特性,未能把握住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的机会,自我束缚了产品的本地化改进空间。
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马自达的车子颜值不错,驾驶感受也一流,但是在家用属性方面就太寒酸了,比如后排空间,相当不讲究。
而且对于马自达来说,为了照顾运动性能,舒适性几乎不在马自达的产品手册上。
这就难了。
人们买车并不是为了专门去体验驾驶乐趣,家用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功能,而马自达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愿意为此而改变。
本地化的另一个败笔在于产品导入少,而且很慢。
目前为止,马自达在国内的两个渠道一马和长马,一共只投放了寥寥7款车型,这在多元化需求爆发的今天,显然无法覆盖消费者的全部购车意愿。
当然本地化最大的失败,就是价格偏高了。
在产品小众的情况下,马自达的车型定价却并不低,与本田、丰田等主流日系的定价不相上下,这就真的没法玩了。
因为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显然更喜欢多功能的选择。
简单随意的“销量战略”
马自达现在销量不尽如人意,但最让人惊奇的居然是马自达高层对于销量的看法。
不止一位马自达的高管公开表示并不在乎销量,马自达不打算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需要满足15%的喜欢纯粹驾驶乐趣的人就万事大吉了。
百姓评车
这就不好了.......
当然,马自达这么说的原因在于为其“不降价”的营销战略辩护,但在大市不好的情况下,通过多种营销策略组合提振销量是必要的,事实上价格战并没有马自达想象的那么不堪。
按照马自达中国掌门人渡边宣彦表示,马自达不会降价,而是致力于“价值营销”,卖的就是物超所值。
但从马自达从去年6月开始以来,销量连续下降的情况来看,“价值营销”的效果并不好。
马自达还能更进一步,成为继丰田本田日产之后的第四巨头吗?
目前看来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