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如今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其中又分为多条主线,包括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甲醇汽车......但每一条线在发展之路上均有着难以攻克的障碍。犹记得在多年以前日本相关部分曾表示过,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之路上,日本将直接越过纯电动汽车,将目光投向氢能源汽车。
虽然日本主流车企后续均有推出过纯电动汽车,但这并没有与日本大力发展氢能源的政策相悖,因为在氢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上,日本相对来说的确是比较领先的。最近CCTV-2(央视财经频道)《国际财经报道》栏目就报道了日本在氢能源方面目前的成果:丰田的MIRAI的量产及加氢站等。
氢能源作为一种真正0污染的清洁燃料,这绝对是人类现有技术下可以使用的一种终极燃料。在2014年12月15日丰田就正式发布了旗下的氢能源量产车——MIRAI,并在2015年2月24日正式实现了该产品的“量产”,但由于技术、设备等问题,这款所谓的“量产车”一年仅有700辆的产量。这不禁让人思考,这款车真的可以被列为“量产”范畴吗?毕竟我们理解的量产车范畴是卡罗拉、亚洲龙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的量产”。
丰田一向注重利润与效率,MIRAI的生产虽然销量低,但正如其名字的含义一样,MIRAI代表着“未来”,或许对于丰田而言或许更多的还是追求在未来能带来的效益吧。
据悉,为了支持氢能源的发展,日本目前已经在全国设立了100余个加氢站,一箱氢燃料的价格大约在400元左右、能够续航600km,这将支持以丰田MIRAI为主的氢能源汽车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不过据《央视财经》的采访资料显示,加氢站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一家加氢站如果要实现盈利每天至少需要销售200kg氢燃料,约60次家用轿车加氢才能达到该标准,事实上每天来加氢的车不到10辆,目前加氢站的运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补贴。
看来他们的日子很艰难。这就是通往“量产的痛苦之路”。
此外,氢能源汽车的发展仍旧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成本问题。成本问题主要包含两种,氢燃料的运输成本与氢燃料汽车的制造成本。由于氢原子结构特殊,需要特别的储藏及运输材料,而将氢燃料转化为可供汽车行驶的动能还需要贵金属充当催化剂,这大概就是一辆长4745mm、宽1790mm、高1510mm。轴距为2,700mm的紧凑级车价格高达46万元(RMB)的原因之一。但是这样的价格,脑子有毛病的人才会说这是真正的“量产车”吧?
第二个问题则是安全问题。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氢原子拥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如果一定发生泄漏可能将造车极其严重的后果。要实现真正的量产,对一款车的安全性能必须进行严苛的考验。目前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均有相关的安全测试,但是针对氢能源安全的测试却是一片相对空白的区域,那么到底有什么能够保障氢能源车的安全性呢?如果一旦发生,连人带车炸飞了,这该如何解释?这是一款真正的“量产车”应该有的空白研究吗?
总体而言,日本氢能源汽车的确拥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日本在此方面领先世界数年甚至10年。
我们当然不能至于傻到把氢能源车当做“氢弹车”。
即便如此,现在的氢能源车还是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就说是消费者理解的“量产车”还太远太远(请注意,专家研究领域所言量产车和消费者所理解的量产车,区别大也……)但现在就有一大波媒体鼓吹氢能源完全汽车量产了、领先了、要带来淘汰变革了,我们的“弯道超车”被否决完了……
其实不然。还有点“瞎扯淡”的意味。
对消费者进行这样的误导,是不应该的。
于是乎,国外媒体又或将开始调侃国内媒体的“国际玩笑”了。
此外,日本的氢能源技术虽然领先,不过其实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对氢能源汽车并非没有研究。
视线回到中国,在今年“两会期间”,我国多家车企领导人作为人大代表向国家建议将氢能源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而在此次两会期间、氢能源也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长期以来,我国更为注重的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了完善配套,而氢能源更多的还是在航天领域等对其他工业隔离度较高的领域发挥作用。在氢能源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多家车企的联合倡议下,在中国汽车工业上,氢能源或也将逐步实现普及化。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中国部分车企也携带了氢能源概念车亮相,其中格罗夫氢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还发布了三款氢能源汽车,其中一款名为欧思典的产品已经开启了预售。
因此,要说掌握关于氢能源的技术,其实世界上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技术。但是还是那句话,掌握一些核心技术,和真正达到消费者意识中得“量产车”,恐怕这是好大一个误会,甚至是好大一个坑!
在2019年5月中旬,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侯阳研究院团队研发出了一种针对氢能源的新型催化剂。据悉,这种催化剂相对廉价且可模拟光合作用将水分解并产生氢气,可降低80%氢气制造成本。目前这一技术尚处于深入研究的阶段,但如果该技术在研发成功后正式投入工业量产之中,将对包括中国氢燃料汽车在内的多项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目前世界多国均有学者对制氢相关催化剂进行了研发投入并取得较有成效的结果,
写在最后:
人类科技在进步,氢能源汽车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未来或将被完美的解决,但具体要花费多少时间,谁也说不清楚。对待氢能源汽车还是不能说风就是雨,保持理性与客观的态度面对才是正道。
在以往我国对氢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在今年两会过后这一状况变化明显。而《央视财经》的对日本氢能源汽车的报道,不仅仅是一次对氢能源汽车进行曝光、同时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我国对氢能源极其相关工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加上技术的进步以及自主品牌车企对于氢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相信未来中国氢能源汽车也会有不错的发展。
特别提示:看了这篇文章是不是觉得有话要说,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找同类互撩,你型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