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官方账号
微信官方账号
今日头条官方账号
汽车人物头条账号

造车是检验富豪的唯一标准?

  • 作者:
  • 来源:电车评论网
  • 时间:2019-07-23
  • 浏览:2062

  

 

  来不及了,先上车!

 

  从贾跃亭到熊续强,烧,拼命地烧。

 

  从董明珠到许家印,造,不停地造。

  

 

  首富“车祸”

 

  2019年6月20日,中国民营500强、宁波最大房地产企业银亿集团公布了一笔本息合计6950万元的到期未清偿债务。截至上月,银亿的逾期债务总额高达27.15亿元。

 

  信用崩坏引发资本溃逃。

 

  截至7月11日收盘,ST银亿的股价跌破一块八,市值仅剩71.7亿。

 

  仅仅1年之前,银亿还在300亿市值高位上睥睨四野,集团营收783亿元、每10股派息7元疯狂分红28亿。

 

  仅仅3年之前,它还曾冲上13.27元/股的历史最高价,一举突破500亿市值登顶全浙江最值钱的房地产老大、宁波最大民营企业之一。

 

  从主力抢着建仓、散户打死不撒手的大白马股到资本夺命撤离、避之唯恐不及的ST股,银亿之崩,不在游资炒作,不在机构做空,实在是老板“车开得太快了”。

 

  银亿的实控人熊续强,宁波帮甬商的佼佼者,2018年以295亿元身家登顶宁波首富,下海不到20年地产项目遍布全国十余城甚至打入韩国。

 

  2011年,银亿借壳上市,其后7年来净利润超过33亿,连续14年上榜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

 

  就是这么一艘地产巨轮,不到3年翻船了。

  

 

  “前后花了130亿左右。”

 

  一位银亿内部人员向《中国经营报》透露,仅仅2016年一年,熊续强就连续暴买3笔海外资产——

 

  美国ARC集团,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生产商;比利时邦奇,全球知名汽车自动变速器制造商;日本艾礼富,全球知名磁簧传感器和光控传感器制造商。

 

  三大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被收入麾下——以交易价及交易双方产生的资金成本核算,熊续强需要砸下整整119亿。为了造车梦,熊老板在数月之内掏出了近百亿现金。

 

  这百亿资金,部分来自对上市公司银亿股份的股权质押。截至6月28日,银亿股份的股权质押比例达到72.94%,质押市值52.88亿,质押笔数80笔。

 

  猛加杠杆,借钱吞吃,步步压迫主业命脉。

 

  资金链逼近承受极限。

 

  早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至少五家金融机构给熊续强发来违约通知,共计4.1亿股质押盘可能被强行平仓。

 

  危情之际,熊续强在并购期间转移、占用上市公司近32亿资金的铤险操作也东窗事发。

 

  相关融资方闻风撤离、银亿债券的投资人直接诉诸法律,ST银亿从高位雪崩式坠落,大量股民吐血,市值仅剩当初的零头。

 

  6月中旬,银亿集团申请破产重整。

 

  20年,盖楼盖进中国500强。3年,造车造成首富大败亡。

 

  “车祸”猛于虎,不论富商巨贾。

  

 

  前赴后继

 

  “老熊第一个找的就是我,我帮他出了一些主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熊续强的老乡和私交大佬。

 

  在亲眼目睹了783亿体量的银亿集团魂断造车之后,郑永刚十分感慨,得出教训:企业家千万不能太激进,不要盲目扩展,跟你不相干的产业统统卖掉,聚焦主业!

 

  然后,做西装起家的郑老板闷头造自己的车。

 

  造车几乎从没有给杉杉带来正向现金流。2016~2018年,杉杉新能源汽车业务净利润连年为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047万元、-1.8亿元和-1.71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8年,为造车布局8年、投入数十亿的杉杉,新能源客车总销量为20辆,物流车销售9辆。

 

  全年卖车29辆,亏损1.71亿——每卖一辆车平摊亏损590万,每卖一辆车就白卖一万多件西服。

 

  “汽车和地产都是10万亿级的产业!只要方向对,就能保证公司在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

 

  地产大亨熊续强的万亿大梦,西服大王郑永刚可能同样做过。

 

  只不过郑老板刹车及时,连亏三年之后,杉杉当机立断叫停今年的新能源客车和物流车等造车业务,回血止损。

 

  熊老板则习惯性地相信地产行业的平地起高楼,几十亿、上百亿地砸钱听响。

 

  奋战23年积累起亿万家财,身家曾一度甩开比亚迪王传福,如今60多岁上开始卖地、卖产凑钱造车,2015年获取的新疆和济州岛地块2018年上半年都尚未开发……

 

  银亿的房地产主业逐渐荒废并一步步沦为末流,熊老板一门心思转型高端造车产业。

 

  “我不会走,我一直对公司充满信心!”直至破产,这位商海老手依然对造车前途成竹在胸。

 

  “汽车是男人天生的恋人。”总结精辟。

 

  50后的熊续强、郑永刚,60后的孙宏斌、王文学,70后的姚振华、贾跃亭,80后的李想、程维……

 

  盖房子的,卖衣服的,搞投资的,做出行的甚至送外卖的……这些各行各业起家的企业家,心里都有个造车梦。

  

 

  富豪运动

 

  前有贾跃亭抛家舍业埋葬乐视于深渊巨坑,后有熊续强暴投百亿变卖地产梦碎转型——前车之鉴?不存在的。

 

  即便造车几乎成了公认的财富粉碎机,却依然挡不住各路财神爷前赴后继为梦窒息。

 

  就在银亿宣布破产重整那几天,恒大老板许家印五天之内先后在广州南沙和辽宁沈阳分别投资1600亿、1200亿元,规划建设六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5天,2800亿。一下子觉得熊续强一年投120亿也不是那么暴力。

 

  许老板“造车劳模”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

 

  去年6月,恒大以67亿港元拿下贾跃亭FF汽车母公司Smart King 45%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后来合作闪崩,恒大一气之下自起炉灶,大量注资收购汽车全产业链,放言要在“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传统汽车行业需要三五十年去夯实的制造基业,新入局者要加速10倍催化出整个产业盘面。

 

  缺失的时间,用钱补上。谁有钱谁上。

 

  于是整个新造车产业链上,出现了来自各个领域的资本巨擘群英汇聚。

 

  百度结盟北汽深耕自动驾驶,腾讯牵手广汽落地量产车型,阿里联合上汽抢位智联网汽车,京东入股蔚来,美团携手威马,滴滴创建合资车企,董明珠说不动格力的股东们,干脆以个人名义投资10亿入股银隆新能源汽车,连华为都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甚至一度被造谣要自己造车……

 

  BATD齐聚,巨头无一缺席。向来不差钱的房地产领域,恒大领头,一线地产大佬更是组团上车。

 

  王健林出资5亿入股银隆,王文学3.3亿收购合众汽车,杨国强6.4亿在佛山建设汽车小镇,绿地投资15.5亿港元接手润东汽车30%股权,宝能以65亿控股观致汽车,后又投资140亿在浙江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恒大、万达、碧桂园、宝能、万通、华夏幸福等十余家头部地产商,仅2017年以来对汽车产业的投资规模已接近800亿元,计划总投资更高达数千亿。

 

  巨头竞舸,全员跟进。

 

  造车,正成为一场门槛越来越高的富豪运动。

 

  上一轮如此炙热的斗富风潮是在哪个领域?移动互联网、房地产……

 

  2018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破12万亿,贡献了中国1/15的GDP。依然快速增长,但肉眼可见地逼近一个临界点。

 

  当繁荣走向极致,金字塔尖上的人加强财富流动成为迫切的危机感。

 

  流向哪里呢?

 

  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2016年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40.8㎡。甭管买不买得起,中国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超英赶美,吊打日韩。

 

  相比之下,中国人均车辆保有量目前约7个人一辆车。日本是1.7人一辆车,美国1.28人一辆。

 

  发展空间对比强烈。

  

 

  房地产在中国火了二十多年,这桩钢筋水泥点石成金的暴利生意走向去化周期。

 

  汽车工业发展百年,核心技术多被国外垄断,当新能源汽车颠覆而来时,中国迎头赶上了一次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绝佳机会。

 

  于是,卖房的不约而同转型造车。

 

  恒大仅2018年在造车赛道上的直接投资额超过204亿,占恒大全年核心净利润的28.2%。今年恒大六个月内发起6次密集收购,投资超400亿,目标是三年之内达到百万辆产能。

 

  “汽车产业未来5年、10年、20年,是几万亿,全世界几十万亿的大产业。”

 

  于是,以地产大佬为急先锋,包括互联网、科技、实业领域在内的头部企业家纷纷涉足造车,谁都不想错过上一波高速发展红利期过后新的谋变与出路。

  

 

  论持久战

 

  “造车,有钱就行。”有大佬如是说。

 

  以前,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是几十亿、上百亿,现在是上千亿甚至更多。

 

  甚至,经过互联网思维的改造之后,这条赛道正变成谁能承受更多、更久、更巨量的亏损,谁就看起来更牛批。

 

  新造车势力的翘楚蔚来汽车,前两年亏损百亿交车几百辆照样上市融资市值200亿。

 

  在众人期待下,终于,去年蔚来亏损100亿卖了一万多辆车,“亏损效率”明显升高。

 

  融资圣手小鹏汽车,截至去年1月创立4年交付几十辆车,2019年依然有大佬排队助其达到融资目标300亿。

 

  创始人何小鹏精准地抓住了这场造车运动的精髓: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这个意思是,造车的重点不在造,难道在炒?

 

  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统计,截止到2019年3月,国家平台累计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达到635家。

 

  这635家造车企业,据粗估,目前有整车制造能力的不足30%,有量产交付能力的不足20%。但不管造没造出车,挂牌,建厂,先拿融资再说。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累计投资已超过2万亿人民币。

 

  这2万亿,催生出一堆在路上基本瞅不见的车标。

  

 

  ▲新能源车标大全,你认识几个?

 

  “资本的力量就是市场的力量。”2019年全球出行产业投融资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如是感叹。

 

  然而在资本掀起的造车飓风之下,那些被裹挟到风口浪尖的年轻车企们,是否对这一传统又精密的高端制造产业有足够的积累和耐性?

 

  今年4~6月,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S8在西安、上海和武汉连续发生三起自燃事件。蔚来汽车随后发布公告称,因起火、冒烟等安全隐患紧急召回4803辆已售ES8电动汽车。

 

  截至2019年4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收到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427例,涉及38家生产者的61个车型。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量125.6万辆。截至今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共召回12.3万辆。

 

  造车,真的有钱就行?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宝马、奥迪、奔驰都是2025年左右实现小规模量产,大众是2028年,丰田是2030年,而国内新造车势力是:

 

  “现在、立刻、马上”。

  

 

  “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国内这股造车风潮的评价或许有偏颇,但却很犀利: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之所以“造车”,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

 

  汽车,这个传统上需要几十年技术积累的重技术、重资产行业,因为闪现着国内万亿汽车市场前景的诱惑力,因为房地产等高增长行业的失速和谋求转型,正成为备受中国富豪追逐的造梦空间和转型方向。

 

  这是好的趋势,尽管注定会有大批人跌落。

 

  正如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所说:大家看好新能源车的趋势,这已经形成共识了。但现在这批争先恐后早产的汽车品牌——

 

  “死掉一批,活下来的才是真正有本事。”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立即提交

观点排行榜

一周热点新闻

企业电话
18196532187
微信公众号

电车评论公众号

企业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