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官方账号
微信官方账号
今日头条官方账号
汽车人物头条账号

Model 3为冲量偷工减料?降价?特斯拉为盈利都这么疯狂了?

  • 作者:
  • 来源:电车评论网
  • 时间:2019-07-18
  • 浏览:2568

 

  在交付与盈利的双重压力之下,为了加快生产的步伐,特斯拉有多拼?

 

  特斯拉这一自带流量的车企,一举一动在业内都影响甚大,特斯拉在今年第二季度产销量创下新纪录,成功交付9.52万辆汽车,其中Model 3的销量约占总销量的80%,这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但这好日子没过几天,特斯拉就被媒体曝光生产内幕这一负面新闻。

 

 

  近日,美国CNBC网站报道称,特斯拉多名在任/前任员工爆料,他们被鼓励“走捷径”,为实现生产目标,包括用电工胶带快速修复零部件,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手工组装配件以及跳过此前要求的车辆测试程序,为了迅速完成生产指标,他们承受着巨大压力。

 

  不管这些员工透露的信息是否属实,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追求质量必定拖慢生产速度,完成不了年销量目标导致盈利降低,预计36万辆全年交付量中有25万辆以上是Model 3车型,很明显,特斯拉为了达到这个生产水平选择“走捷径”。

 

  走捷径,偷工减料?

 

  据特斯拉在装配线上工作的4名员工透露,他们被主管告知可以使用电工胶带修补塑料托架和外壳上的裂缝,而不是等待新的塑料部件到位后进行更换,并提供胶带使用位置的照片。

 

  为了达到激进的生产目标,部分车型没有足够时间安装所有部件,即使是员工发现了汽车有时会有螺栓、螺母或凸耳缺失,但并不会让生产线去暂停(这会被视为生产瓶颈),而是继续把车辆推入下一个操作环节,全部都是以“节省时间”的名义。

 

 

  而特斯拉帐篷工厂GA4也是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这个帐篷原本是一个临时建筑,当时的初衷是让部分工人在帐篷内手工操作组装,而在室内车间完善其自动化生产线,然而,这座临时建筑已经运作了一年多。

 

  在最高产的一周里,GA4生产的Model 3能占其总产量的20%左右,在露天搭建的简陋帐篷里生产的车子,条件是多么的恶劣,手工劳动始终存在装配误差容易出现连接松动的情况,据部分帐篷工厂员工交代,一些缺少零部件的问题车辆经常会被当做合格品推出生产线。

 

 

  当然,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被曝光“偷工减料”了,早在2018年的“交付地狱”时期,特斯拉要达到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3的产能要求,把“刹车和滚动”测试这一关键环节给省略了,这一对车辆安全性极具意义的环节,特斯拉选择暂停的原因是认为其是“多余的”。

 

  员工口中的“走捷径”可能是一面之词,但由于时间紧迫,特斯拉需要赶工却是不争的事实,倘若特斯拉真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无疑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坏了产品口碑和品牌是得不偿失。

 

  为冲销量大降价?

 

  尽管特斯拉第二季度销量突破记录,但这和国内新能源车6月取得同比增长80%的成绩原理是一样的,透支了未来的部分汽车消费,加上北美市场销量也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红利的消退而下滑,特斯拉又迎来了“需求危机”。

 

  特斯拉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量产压力?其上半年累计销量仅有15.8万辆,离2019年36万辆的交付目标仍有一大段距离,而二季度创纪录的业绩很显然是不可复制的,且高利润率的Model S和Model Y销量下降,意味着其下半年实现盈利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据分析师指出,从7月1日起,特斯拉的需求很快便会降低,而今天特斯拉方面宣布全车系再度降价的消息更加证实这一点,特斯拉Model 3的国产版售价仍为32.8万元,低端车型普遍降价,高端车型则普遍提价,特斯拉称:我们还在调整价格,以继续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

 

  这意味着跨过了产能危机这道坎后,特斯拉在需求端的隐患逐渐暴露出来。

 

  尤其是针对Model 3的降价幅度最大,即使拿出了创纪录的9.52万辆汽车交付量之后,但由于高利润率的Model S和Model Y需求下降,低利润的Model 3即使卖得再好,由于其不断升高的成本,特斯拉依旧没能打消资本市场的怀疑,瑞银维持对该股的卖出评级。

 

  切莫得此失彼

 

  特斯拉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之高,上海超级工厂将会是特斯拉的押宝所在,无论是其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都是非比寻常的,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位于上海的特斯拉工厂在四季度初就能实现量产,初始阶段每周生产约3000辆Model 3电动车,年底前就可以实现国产Model 3的正式交付。

 

  上海超级工厂能为特斯拉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做到了盈利与产能之间的平衡。

 

 

  特斯拉想降价就降价,想升价就升价,变化无常的价格早已成为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为了冲量赶进度而“偷工减料”,这个做法是不值得原谅的,毕竟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口碑一旦败坏使消费者失去信心,就别提什么盈利了,能否可持续地发展都不容乐观。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立即提交

观点排行榜

一周热点新闻

企业电话
18196532187
微信公众号

电车评论公众号

企业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