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部与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的出台,为企业设定了重要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义务,与汽车以及大出行企业的日常经营密切相关,许多规定可能将实质影响企业在相关问题上的商业决策和产品设计,故开展汽车企业数据合规政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文将从各个层面对截止目前的汽车行业数据保护立法及政策文件进行简要梳理。
法律层面
截至目前,《民法典》以及《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陆续出台,构筑起了我国数据合规制度体系的顶层架构,具体汇总如下: 行政法规、规章层面 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关于汽车数据专门的国家标准,与之相关的生效法律法规也仅有一部部门规章《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在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同时也具有“试行”的属性。此外,当前虽在智能汽车领域缺少明确直接的法律法规,但为加强对智能汽车产业的管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7月30日提出《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并于2021年9月下发《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等,对智能汽车生产企业、车联网服务平台运营企业等主体提出较高要求,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对此简要汇总如下: 司法解释层面 国家标准 为填补汽车行业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技术依据空白,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21年10月8日发布首份汽车数据相关技术文件《汽车采集数据处理安全指南》。该指南以技术文件建议的方式明确了境内汽车重要数据及敏感个人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出境要求,进一步细化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提出的内容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也对国家安全监管部门履行数据安全监管职能提供了有效参考。但技术文件有别于正式的标准,并无强制性法律效力,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技术文件形式提出了对汽车数据处理的安全指南,本身就有在汽车数据安全的标准化工作这个领域进一步向前探索和尝试的意味。与智能汽车行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文件如下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