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日发电量可达到350度,每年预计减少碳排放160吨。因采用光伏发电,充电费用相对较低。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是集光伏发电、新能源充电、智能管理于一体的智慧示范站。
充电站的车位用来建造既美观又具有实际价值的车棚,为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安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光伏组件与车棚结合成光伏车棚,既可以实现车棚的遮阳挡雨的作用,也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在当前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中国汽车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仍旧呈较快增长趋势,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快速提升,但是困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新能源行业目前正经历着以充电桩为核心的补能网络1.0向储充为核心的2.0的迭代跟跨越。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快充需求迅速增长与城市快速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的矛盾中,在城市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储能系统可以起到减少初期投资、提升运营收益、增强供电可靠性、解决部分电网增容、扩容的矛盾问题等作用。
随着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速,“光伏+储能+充电”组合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市场中,国家、地方更是出台了多项“光储充”支持政策。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南京市印发《2020年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财政补贴办法的通知》显示,具备“光储充放”功能、储能电量500kWh及以上且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00kW的社会公共充电设施可以获得运营补贴0.2元/kWh。2021年3月,《高邮开发区光储充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发布。高邮开发区规划建设10000亩的光储充产业园,新签约光储充产业重大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近500亿元。
▲ 科士达-山东济宁汶上县光储充项目
近年来,国内已经建设了多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江苏、浙江、云南、海南、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光储充充电桩都已投入运营。所谓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即白天有光照时,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供充电桩使用,多余的电能通过储能设备进行储存,夜晚再通过储能设备为充电桩供电,实现“低碳”甚至“零碳”运营。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包括四部分:光伏部分,储能部分,充电桩部分,能量管理部分。其中光伏部分的能量转换部分、储能部分和能量管理部分放置于集装箱中,具备施工快速,配线距离短、维护方便等多项优点,同时也契合快速布置,分批建设的思路。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可以与常规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形成微电网,被称为新能源技术的“最后一公里”,它不仅具备新能源发电无污染,可持续,绿色环保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电能质量低以及需要昂贵输配电网配合的缺点,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功能,能够完美的解决新能源发电在发电端,用户端和电网端的需求矛盾。
目前,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政策不同,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尚未普及。但随着光储充系统成本的降低、性能的优化以及合适的商业模式实践,高性价比将进一步实现,同时更稳定、安全、便捷将成为光储充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优势。
储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资产,赛道景气度高。光储充一体化不仅可以解决未来更多更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功率冲击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平稳输出问题,满足城市用电负荷动态平衡需求问题。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光储充一体化在城市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业园区等场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据测算,在不考虑其他类型电化学储能的贡献情况下,仅考虑国家电网覆盖业务范围内的电网侧及“光储充”储能,预计2022年新增需求3.31GWh,2024年可达13.58GWh。
整体来说,光储充一体化储能系统的市场增长将在未来两年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国内利好政策出台,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潜力将会得到有力体现。在“双碳”目标推进与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渗透的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有望在未来几年广泛普及,并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以及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 保定中泰光储充示范园区科士达充电桩
截至目前,光储充一体化这条赛道上已经容纳了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充电运营商、充电设备商,能源公司等在内的各方势力。
对于充电站来说,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整体低于向电网购电的成本;在部分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区域,储能可以通过电价低的时候储存电量,电价高的时候释放电量,可有效降低充电成本。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是国家碳中和政策的有效实现路径,在绿电政策的大背景下,未来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投建规模和保有量将逐步扩大,更多充电设备供应企业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