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汽车售价在7天内接连上涨3次,涨幅最高超过3万元。进入3月以来,多家车企纷纷宣布上调旗下电动车型价格,幅度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涉及50余款车型。今年,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后,车企在短时间内并没有立刻对旗下车型进行涨价。直到去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后,车企才开始陆续官宣涨价。而新能源汽车正式涨价潮始于3月初,也就是说,“涨价”行为是车企经多番挣扎后的决策。车企不但要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还要面对补贴退坡叠加新能源汽车积分降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能把成本压力进一步转嫁给消费者。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指出:“上游原材料价格控制不住必然传导到下游,定价比较高的企业承受能力会强一点,走低价位竞争的企业压力会大一些。”在他看来,造车新势力的价格承受能力相对强一点。而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从低端向中高端市场迈进,价格承受能力差一点。搜狐网:电池供应危机,很有可能成为“芯片荒”后,制约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进一步爆发的最大“黑天鹅”。21世纪经济报道: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直言,“电池成本上涨幅度非常离谱。”多位企业人士指出,由于锂资源在短期内仍然较为紧张,因此电池的成本有可能会持续上涨。新浪汽车: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直言,就小鹏汽车目前与供应商沟通的情况来看,动力电池涨价幅度超出想象。经济观察网:目前,电动汽车不仅遇到了动力电池涨价的挑战,还面临持续存在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以及疫情波及部分电动汽车产业重镇,从而导致零部件物流、供应中断问题。新浪汽车:福特汽车高管曾表示,从供应商处采购电池足以满足生产需要,该公司无需自主生产电池。在成本和采购方面,自建电池工厂没有任何优势。对此,行业人士认为,大量的电池产能投入除了会对车企带来巨大的负担外,电池的生产制造对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电池供应商竞争的核心优势。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车企对待电池的态度应该会是“外部采购+自建工厂”模式。网易:企业除了自建工厂生产电池外,还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智电汽车:去年,回收难、分解难等问题使得电池回收产业成了“无人接手”的烂摊子。可令人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年时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就已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趋势。电池回收产业在原材料大量短缺的当下,成为大家争抢的“香饽饽”。证券日报:原材料涨价的部分原因是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加。而市场供需的短期错配导致原材料短缺,进而影响到新能源汽车日后的销量。原材料涨价可能会淘汰一部分整合能力相对较弱的品牌。从长远发展来看,车企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包括对资源锁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网:企业应加大研判力度,通过调整售价和调整权益相结合,应对原材料涨价所导致的一系列市场变化。经济日报:要解决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难题,除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能源金属资源的开发进度,帮助国内企业稳步开拓国外原材料供应渠道外,还需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产业链上下游要协同一致,共同分担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否则,单靠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消纳全部上涨难题,全产业链最终难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