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内消费者对于小型车弃之如敝履,大发和铃木在国内市场垂垂危矣的时候,微型车却在它们的发源地日本文体两开花。2018年上半年,日本K-CAR总销量达到了100万台,占全部新车销量的36%。在日本大街上随处可见也就不足为奇了。而K-CAR市场上,铃木和大发共同占有60%以上的市场。与强调独立的铃木不同,大发去年成了丰田旗下的一员。K-CAR在日本的火爆带来了铃木和大发的成功,那么日本人为什么喜欢K-CAR呢?
日本人离不开K-CAR
最重要的理由是日本将个人消费税从5%增加到8%以后,预计在2019年10月还将上调至10%。然而收入没有税长得快,消费者需要尽可能从节约生活成本想办法。同时汽车油价还有逐渐上涨的可能。人们不得不选择在汽车上省钱。在城市中有用车刚需的年轻人承担不起普通车型的使用成本,只能选择K-CAR。
浪漫的微型跑车本田S660与大发COPEN
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对汽车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K-CAR不仅有面包车,还有轿车型甚至跑车型。K-CAR和普通车在设计上的区别不大,甚至更具个性。从普通消费者到汽车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车型。
现年86岁的日本车评人三本和彦评价大发WAKE是一台为白发人准备的车
第三个原因是日本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换车时选择轿车或SUV的意义不是很大。由于身体机能的降低,选择容易驾驶的小型车也更安全。实际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K-CAR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铃木在中国
铃木修会长现年88岁,儿子鈴木俊宏社长也已经59岁了,然而现在真正掌权的还是父亲铃木修
继昌河铃木之后,长安汽车也发布公告称,将以1元人民币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和10%的股权,标志着入华25年的铃木汽车将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与发布了启悦和维特拉的长安不同,昌河和日本铃木始终对新车的开发计划争论不休,导致原本应该在17年推出的新北斗星也没了影子。铃木修会长这样评价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在25年前推出了奥拓,努力开拓了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对大型车的需求不断提高,现在只能把我们持有的股份交给长安汽车了”。距离一家百年企业还有不到两年时间的铃木汽车为何如此固执呢,故事还要从同样是K-CAR的第一代奥拓说起。
奥拓是铃木的历史见证
19世纪70年代日本结束了从60年代开始的高速经济增长,进入了稳定成长期。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日元升值让日本经济一时陷入萧条,日本国内笼罩这一种悲观不安的情绪。兴起一时的列岛改造论又造成了股市和地价暴涨。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的进口价格翻了四倍。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74年的经济在战后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由于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用人高峰,女性也开始成为上班族。同时由于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家电以及对汽车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战后的节约开始逐渐对品质有追求了。
与此同时K-CAR的销量也从70年最高的123万台降低到了75年的56万台。但是汽车的总销量却在不断提高。当时的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普通车辆,同时由于政策调整,K-CAR的价格优势也缩小了。
1978年铃木修就任社长,他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到:当时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大家都不愿意买小车,优雅的轿车受到了欢迎。所以专门做K-CAR的我们受到了很大打击,每个月只生产1500台车。这也是铃木汽车最低谷的时期。
就任社长之后的铃木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正在开发中的奥拓延期发售。终于有权利对铃木汽车落后的产品理念进行调整了,他认为如果奥拓还延续以前的思路的话,一定卖不出去。利用一年的时间,对奥拓进行再打磨是必须要做的。
董事会企划本部次长内山久男负责了奥拓的开发,他深知铃木汽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当时K-CAR全年的销量不过2.5万台,差不多是一家公司的年产量。再这样下去,K-CAR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有一天,铃木修来到了工厂,他发现一名员工开轻卡车上班,于是问到你为什么不开轿车来?员工也毫不示弱的表示,你发不起买轿车的工资啊!实际上由于铃木的工资确实不多,他不得不从事副业。周末从农田干活归来的时候,用卡车来运送蔬菜方便而已。虽然只是个玩笑,但是铃木修敏锐的发现,一台车有足够大的空间运送物品非常重要。即使是K-CAR也要有大空间来满足多功能性,这也树立了K-CAR的未来之路。
于是铃木修把铃木的研发人员召集到一起,发表了新车的开发需求。”我想打造一台注册为商用车规格的乘用车,兼具两者的优点。”研发人员表示“商用车和乘用车完全两码事,对应的市场也完全不同,销售情况很难预测。”“商用车和乘用车不过是厂商的定位而已,铃木汽车就是要开发新的种类出来。不这样做的话K-CAR和铃木都没有未来。”铃木修的观点非常明确。
K-CAR里面乘用车使用黄色牌照,而商用车是黑色的
当时乘用车要征收15%的物品税,而商用车是没有的。如果把车定义为商用车的话,就可以进一步拉低价格。而且,当时是日本女性刚刚进入社会的时代,奥拓也将产品定位为专门为女性考虑。一台可以接送孩子上学以及超市购物的车正是她们所需要的。根据市场调查,50万日元以下的车型具有不错的市场空间。而K-CAR的定价往往过高,无法满足潜在的用户需求。铃木也抓住民众对汽车多种配置等级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打算推出四个配置的奥拓,最后只推出了一个配置。大家买的都是同一辆车,平等这一点让日本人感受到了诚意。奥拓的具体产品定位如下:
-年龄层(20-30岁)
-女性用户居多(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
-价格在45-50万日元之间
-只有一个配置
-不在意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
-全国统一售价
然而想要做到以上几点非常困难。要想把售价定在45万日元还想要盈利的话,就必须把制造成本压缩在35万日元。事实上当时的制造成本已经达到了45万。研发人员垂头丧气的表示,如果能降低成本的话早就做了。铃木修激动的说到:那你把发动机拆下来!
只有内山明白社长的意思。把发动机拆了的话,车也无法行驶。铃木社长让大家用破斧成舟的精神设计车辆,才有可能完成制造成本35万日元的目标。通过尽可能降低汽车部件数量和工序,来降低成本。只要两个部件能拼成一个,就用一个部件,终于成功降低了成本。虽然外观看起来是一台乘用车,但其实是一台需要每年年检的商用车。全方位降低购买门槛是第一代奥拓成功的原因,满足了当时日本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
在汽车大国艰难生存
铃木虽然是一家日本知名汽车生产厂商,但公司却不大。尽管如此,现在依旧保持独立并不断推出新车,利润也维持的不错。在丰田、本田以及日产三强面前,铃木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靠的就是它独特的经营战略。
铃木汽车的经营战略主要有两点。一是“集中战略”,二是“弱者战略”。集中战略是指,不对所有的汽车消费者进行推广,而是对其中一个群体为目标着重宣传的市场策略。打造一台让所有消费者都喜欢的汽车实在太困难了。即使这样做的话,也完全不是丰田日产等强敌的对手。避开大公司才能造好的混动车,在它们不重视的K-CAR领域全力以赴。所以铃木汽车成为日本K-CAR市场的销量冠军也就不奇怪了。顺带一提,如果计算日本汽车总销量的话,铃木是第二名。铃木汽车还为日产提供OEM,进而成长为一家参与全日本K-CAR产业的公司。弱者战略中的弱者指的并不是公司很弱。大家有听过兰切斯特经营法则么,除了第一名之外,所有人都被称为弱者。实际上除了日本乃至世界第一的丰田以外,其他人都符合这个定义。
正在提车的印度家庭
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不进行大范围的营销,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这就是弱者战略的中心。实际上铃木汽车也是因此而获得的成功。而且不仅是对国内来说,在印度获得的高市场占有率也说明了弱者战略的成功。铃木汽车决定为长安打造启悦和维特拉时或许会想,“与大品牌正面交锋,卖不好是理所当然的吧”。不由得感叹铃木精神的同时,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也是一种无奈。
成为丰田子品牌的大发
丰田章男与三井正則
铃木在环保和自动驾驶方面与丰田展开合作,而大发选择向丰田认输。2017年6月8日,大发工业正式成为了丰田汽车子公司。当天,大发的新社长,来自母公司丰田的奥平总一郎上任了。丰田早在当年1月成立了内部机构“发展中国家小型车公司”。大发专注于开发擅长的K-CAR以及价格较低的小型车。拟补了丰田不擅长的领域。大发工业董事会长三井正则表示,大发正是想成为宝马和MINI之间的那种关系。宝马最初将MINI纳入旗下时,在机械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共通性。甚至还推出过使用丰田柴油发动机的MINI。现在的MINI早就用上了宝马的横制前驱平台UKL。未来宝马和MINI在共用平台方面的合作或许会更进一步。
2011年以前丰田是不做K-CAR的。直到由大发打造的PIXIS系列出现
大发也留了一手,销量最好的两台车没有推出丰田OEM版本
日本三大品牌的K-CAR大部分是OEM代工的。比如日产在2012年推出的MOCO是铃木汽车做的,还推出了奥拓的日产版PINO,来自三菱EK WAGON的OEM版OTTI。
K-CAR销量榜首的本田的N-BOX,却是由本田自己打造的。业界称本田“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因为销量过高的话就会影响普通车辆的销售,特别是那些小型MPV。K-CAR的利润低,三大品牌都采用了刻意不推广的策略。对喜爱丰田的用户来说,也希望驾驶挂丰田标的K-CAR。大发品牌正好拟补了自己不擅长的市场。
从集团合作的角度上看,作为丰田子公司的大发只提供OEM是不大可能的,很可能会为丰田定制全新的K-CAR甚至小型车。
回归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中西汽车产业调查首席分析师中西孝樹谈到中国市场时提到。“虽然现在的中国市场是以轿车和SUV为主,未来肯定也会像日本一样需求多样化。在成为成熟市场以后,小型车也会迎来一定的增长,而现在铃木需要的正是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