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工信部公示了《关于2018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此次共有112家境内企业,29家进口乘用车企业进行了积分情况公示。其中,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最高的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约为126.42万分,新能源汽车积分最高的是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约为49.47万分。
2018年车企双积分情况解析
2018年,中国有141家乘用车企业被纳入到双积分核算体系中,其中包括国内生产的乘用车和进口的乘用车。总体来看,2018年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299.0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398.79万分。
112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2217.9万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4.87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973.86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266.15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389.10万分。其中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排名前5家分别是上海汽车、比亚迪、奇瑞以及江淮汽车,负积分排名前3家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东风、上汽通用。
29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94.36万辆,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8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13.51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32.88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9.69万分。其中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排名前5家分别是特斯拉、沃尔沃、克莱斯特以及保时捷、马自达,负积分排名前3家分别是梅赛德斯奔驰、福特、捷豹路虎。
到底能不能换来“真金白银”?
在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方面,2018年7月,车企之间可以就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开始交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交易极其冷清,而且价格低廉。在工信部官方平台交易,平均价格为1700元左右,但在工信部平台之外,一些积分交易价格仅为100-200元。
1月12日,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对2016年和2017年两年企业双积分的交易计算。共有118家乘用车企业共同参与,包括境内企业94家和进口企业24家,累计完成107笔积分交易,交易额达到7亿元。7亿元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是个什么概念呢?根据历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审核公示,2015年至今,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已近千亿元,7亿元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为什么双积分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成效?
按照政策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建立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加强汽车产品节能减排的管理。双积分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来说是利好,这些企业不仅能够用新能源汽车积分抵消自身油耗负积分,还能向其他企业出售富余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来赚取利润。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车企还很难通过积分赚取利润。
双积分要获利,就需要产生交易。按照双积分管理办法,负积分企业必须完成负积分抵偿归零,途径有四种:(一)使用本企业结转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二)使用本企业受让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三)使用本企业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四)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而只有在前三种途径都不能抵偿负积分的情况下,企业才会去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
2018年的双积分情况整体来看,车企们表现都比较不错。因为是双积分政策正式实施的第一年,还没有对新能源积分进行要求,所以市场上新能源积分数量很多,车企也只需要处理掉自身产生的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从正负积分的比例来看,正积分的是远远大于负积分的。此外,中国市场上的车企大多盘根错节,多为关联企业,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可以绝大部分被抵偿掉,只剩下极少数找不到关联企业的负分企业,才需要购买积分。
以油耗负积分最多的企业为例,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和上汽集团的多家子公司是关联企业。两家企业虽然负积分总和近60万分,但上汽集团一家就有超过126万分油耗正积分,转让抵偿绰绰有余。油耗负积分第2的东风汽车有超过26万分负积分,但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有超过29万分正积分,同样可以用来抵偿。
也就是说,目前双积分市场,供远大于求。而且,根据双积分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得结转。只有2019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等额结转一年。也就是说,2018年及以前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在没卖出去的情况下,也就过期作废了。实际上,在“双积分” 政策的压力下,此前国内的自主、合资、进口车等几乎所有企业,都密集制定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并且业内出现了江淮大众、福特众泰、领途汽车等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整个行业都开始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方向转变。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2019年的正积分大户能否通过双积分政策获利依然是个未知数。
来源:电车资源 岳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