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官方账号
微信官方账号
今日头条官方账号
汽车人物头条账号

广深限购松绑,将会激发车市多大潜力?

  • 作者:
  • 来源:电车评论网
  • 时间:2019-06-03
  • 浏览:1439

 

  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针对当前制约消费的突出问题,提出九方面29条具体举措。

 

  其中, “逐步放宽广深两市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无疑吸引着绝大多数的目光。

 

 

  文件明确提出,优化汽车消费环境,逐步放宽广州、深圳市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扩大准购规模,其他地市不得再出台汽车限购规定。

 

  尽管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未出台,包括“何时能落地?”“增加的指标有多少?”等问题仍有待解答,但广东省政府率先在汽车限购这个问题上作出表态,这不论对于消费者还是行业来说,都是一大利好消息。

 

 

  以刚刚出炉的5月车牌摇号情况为例,广州是76.6万人争夺4500个指标,个人中签率为0.587%,中签比例为170.12:1;而深圳的情况更为夸张,为125万人参与3333个车牌的摇号,个人中签率低至0.2382%。

 

  节节走低的车牌摇号中签率显然极大打消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同时也令到车牌的竞拍价格一路走高。

 

  5月,一张粤A个人车牌的成交最低价为40000元,平均成交价为42846元;而深圳方面,5月的个人平均成交价已去到69873元,接近7万元一张的粤B牌照让人“望而生畏”。

 

 

  那么,若限购正式松绑,将能激发出广深两地车市多大的潜力?这一政策会否为目前车市重回增长带来曙光?

 

  广深两地明年至少释放11万个指标?

 

  上个月中旬,一份名为《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开始在网上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报道称,接近政策制定部门的人士未否认该文件的真实性。那就是说,这份《征求意见稿》仍处于内部验证的阶段。

 

  此次广东省政府在《实施方案》中对限购松绑的做法,跟这份《征求意见稿》的中心思想基本一致。

 

  《征求意见稿》指出:

 

 

  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应加快由限制购买向引导使用转变,根据路段拥堵情况合理设置拥堵区域,细化交通管理措施,科学引导车辆出行,对拥堵区域外车牌核发不予限制。已实施限购的地方2019年和2020年车牌增量指标数量在2018年的基础上分别增加50%、100%,取消对无车家庭购车的限制,对小客车更新指标的申请不得设置数量限制。

 

  广州从2012年7月起实行限购措施,每年新增汽车指标仅12万辆;深圳则是在2014年底跟进实施限购政策,每年增量指标约为10万个。

 

  因此,按照《征求意见稿》中的说法,2019年广深两地将能增加11万辆汽车指标,到2020年,将能增加22万辆汽车指标。

 

  数据显示,广州与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不如成都、重庆、苏州等一些非限购城市。

 

  据统计,到2017年底深圳汽车保有量322万位居全国第六,广州汽车保有量达到240万排名全国15。

 

  这一排名折射出,两地的经济水平与车辆需求的水平明显不符。

 

 

  事实上,广深两地在限购之后,汽车的保有量并没有因而减少。

 

  据省商务厅数据,2018年广东省汽车保有量为2116万辆,同比增长1.72%,增幅依然高于全国同比增长率。

 

  显然,广东省内很大部分的汽车需求正被“限购”政策所抑制。

 

  限购松绑+换购高峰,中国车市或将重回增长

 

  现如今,全国已有9大地区实行燃油车"限购令",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庄、贵阳和海南。

 

  若陆续放开限购,根据以上各地2018年的车牌增量,功夫AUTO粗略算了一下,到2020年,将能释放约81万辆左右的新车数量。这一数字对于目前陷于负增长的中国车市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刺激。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早前甚至乐观预计,适度放开一些地区的汽车限购政策后,将可释放200万辆的汽车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若未来两年限购真能松绑,也正好能迎来中国消费者的换车高峰期。

 

  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在接受功夫AUTO采访时透露,吉利内部有一个调研,就是消费者用车时限达到3-4年和6-7年时,是两个高峰换车时段,而2019-2020年,将是这两轮波峰重合的一年。

 

  “限购松绑”加上“换车高峰”,可以看到明后两年的中国车市,应该会一扫目前的负增长阴霾,重迎增长。

 

  这尤其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将极大刺激他们的生产热情和研发速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注重研发,拥有高品质和良好品牌力的车企将会更受市场青睐;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也势必会迎来新一波的增长机遇。

 

  不过我们也可以预见,在捍卫原有份额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抢占这一部分的增量,合资以及中国品牌届时必将有一番“恶斗”。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立即提交

观点排行榜

一周热点新闻

企业电话
18196532187
微信公众号

电车评论公众号

企业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