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早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提到: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汽车数据拆出来,最终卖给真实消费者的数据大概只有十几万辆。
十几万辆是个什么概念?此前公布的10月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统计显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85万,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5万台,也就是说,卖给真实消费者的比重仅占总量的1/8,更重要的是,累计销量同比还有17%的增长。那么这七十几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究竟都流入哪里了呢?或许就流到了网约车领域。
这种由头并不难察觉,在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车和小桔车服共同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双方宣布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出合作,并开展网约车定制及其他技术领域的相关合作;江淮汽车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今年1月正式上线;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也正式推出;宝马获得成都网约车牌照并开始专车服务;威马“即客行”出行服务正式推出;同时还有新特汽车的“新电出行”、合众汽车的“和谐汽车”、零跑汽车的“大道用车”等等。半年时间,投放市场开始运作的车企就有9家。
新旧车企争先恐后入局是何用意?对于目前规模比较大的四家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曹操专车、首汽约车、如祺出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车型相对统一,例如曹操专车多数为吉利新能源、如祺出行则多数为广汽新能源。包括在广东地区比较常见的“有鹏出行”,黑色版本的小鹏G3是网约车专属,普通消费者是不能选择的。恰恰是因为网约车有着大量固定车型的需求,所以这部分车型的销量数据往往会非常可观,包括常年待在销量榜第一的北汽新能源EU系列。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网约车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增长超400%,专快车占比达71.48%,2018年移动出行整体市场交易规模达3,112.77亿元。此外,中国网约车应用市场用户规模为1.85亿,其中滴滴出行则占整个网约车市场82%的份额,可即便如此,滴滴出行只能做到“销售服务+出行服务”两大板块布局,而传统车企则能更好的依靠生产制造优势,实现“产品+销售服务+出行服务”,这也是威马汽车此前进驻共享出行领域提到的“车与服务”战略。
不管是网约车也好,共享汽车也罢,至少交通部已经在激励京东、哈啰出行等市场主体进入网约车领域(包括阿里也将进驻),同时也有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在部分城市获得运营许可。这一切都是网约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好态势,至少对咱们消费者而言,打车更方便、更便宜。
只不过,盲目“追风”确实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订单,但按照滴滴出行和Uber此前公布的营收情况来看,6年摸爬仍亏损超100亿,由此可见目前出行服务依旧鱼龙混杂,想要站稳脚跟,还是在自己的“主场”先打下根基再做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