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型的设计,一踩油门就耳边生风,锃亮的名车标志。拥有一辆豪车是不少人的梦想,但是,苦于囊中羞涩,梦想往往仅是梦想而已。
近年来,抵押车的生意兴起,不少名车行打着“低价开豪车”的广告,逗引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不过,抵押车真的靠谱吗?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抵押车其实是质押车,甚至存在多手质押的情况,即使银行贷款还清,仍面临债主追讨。也因此,开抵押车存在着潜藏的风险——你开着抵押车,说不定哪天遇到债主追讨而来以地下手段将车开走,最终留给你的只剩下豪车的后尾气。
当事人廖先生出示他曾“购得”的保时捷。
保时捷不见了
2017年4月20日上午9点,番禺市莲路一个重庆火锅店,伙计们打开门做生意就发现了异样:老板的爱车,一辆保时捷帕拉米拉(Panamera)不见了。慌得他们赶紧打了电话给人在重庆的老板廖先生。
廖先生以为是小舅子开的,问了问,却说没有。随后,小舅子告诉他,车钥匙静静躺在他房间的抽屉呢!
廖先生让人把店门口的监控摄像翻出来。这才发现,当天凌晨2点45分,店门口来了辆商务车和拖车,车是让人用千斤顶给架住抬上拖车拖走的。之后,两辆车便从监控中消失了。
廖先生是重庆人。在重庆和广州两地都开了火锅店,一个月里有半个月在广州,半个月在重庆。
回广州的第一件事,廖先生是去报警。派出所的民警告诉他,他的车是抵押车,他本人不是车主,此事属民事纠纷,难以立案。廖先生磨了一段时间,最后派出所给了廖先生一张报警回执。
买抵押车惹的事
廖先生这辆保时捷,外表为香槟色,大白天开在路上闪闪发光。
廖先生称,这辆车是他在2016年3月从番禺一家名车行的人员聂某处“买来的”。聂某30岁出头,江西人,“矮矮个”,人看起来很老实。
廖先生与他相识于微信。当时,廖先生想买辆车。在网上看到聂某打的车行广告,就加了聂某的微信。两人一拍即合,聊得欢,一起出来喝酒、洗脚。半年时间熟络后,廖先生就让他介绍辆奥迪车。
廖先生知道聂某所在的车行做抵押车生意。他不懂行,在买前向朋友打听抵押车能不能开。朋友说,抵押车可以开,能过年审能买保险。他信了。
聂某当时给廖先生推荐了一台奥迪Q5。廖先生签了合同,花了20万元。开了一个月,他嫌转弯容易偏,就对聂某说要换一台车。随后,他相中了这台挂川C牌的保时捷。
聂某说,这个车要49万元。廖先生同意了。这样,算上他之前付奥迪车的20万元,还要29万元。廖先生磨了嘴皮子,砍价到28.8万元。8000元是准备年审过了才给的。
2016年3月一天,聂某将保时捷从东莞开到南沙大岗。廖先生在大岗上了这辆保时捷,试了试车,很是满意。随后,廖先生给了聂某28万元,当天,他带着聂某将钱存入聂某的银行账户里。
在这起交易中,廖先生签下了一份《质押债权转让协议》,获得了车一辆、车钥匙一个、行驶证一张、还有一些车主抵押的材料。
廖先生觉得这辆保时捷很好开,开的时候,“一颗螺丝都不用换”。开了三个月,他去交警番禺一中队那里查档案,当时,交警有人员跟他说,这辆保时捷是抵押车,走过法院程序。
廖先生就打电话给聂某:“兄弟,耍着玩呢?你这个车是通过法院的,好像要打官司?”聂某回他:“你有车开就行了,这个不关你的事,放心地开,没事。到时候行驶证拿到,正常地年审,正常地买保险就可以了。”
廖先生开这辆车一直顺风顺水,只因为把车停在店门口道路被记了一次违章。他当时没想到,这次违章,把车的行踪给暴露了。
当事人廖先生出示他曾“购得”的保时捷。车已被债权人拖走。
买家追到成都 担保公司要他拿67万元
2017年4月20日,廖先生将车的行驶证寄给聂某去年审后,他的车就没了。
在差不多一两个月后,廖先生收到一家来自四川成都的担保公司寄来的材料。他才知道,这车是担保公司那边派人来拉走的。这时候,他才清楚了这车的底细。
原来,这辆保时捷购买时车主赵某花了140多万元,其中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借了40多万元。后来,赵某又把车开到了贵州的一家名车行,将车、钥匙、行驶证一并抵押,向车行的李某贷了60万元。大概一年后,这个车连同债权以35万元被转手到张某处。最后,这辆车流到了聂某手上,并最终被廖先生以48万元的价格获得。
为了想办法找回车,廖先生来到了四川成都。
廖先生称,担保公司的人告诉他,他们是通过查违章找到车的下落的——廖先生开车发生的唯一一宗违章正是在他重庆火锅店的门口违停,找到车后,他们花了钱将车拖走。
廖先生要想开回车,需要花多少钱?担保公司给他写了一张便条:42万是这个车原来欠银行的,9万是违章处理费用,找车费15万,诉讼费1万,总共67万元。什么是找车费?对方解释,就是找到并把这辆车从廖先生的火锅店拖走花的钱。
廖先生没有理由花这个钱。他只能带着无奈离开。
在四川成都,他根据车主赵某行驶证上的登记信息找到这个素不相识的人的住址。这是四川寻常小区的一套房,门口贴着法院的封条。
在身份证上,赵某是一个1983年生的男子,平头,眉清目秀的。廖先生向邻居打听,赵某原先是开厂的,后来生意失败已经失踪了,父母被气得离开成都出外打工。
上法院可能败诉
回广州后,廖先生去找过聂某。
聂某说他是帮公司卖车,让他去找车行。车行的人却说,协议上写的是廖先生和聂某的名字,而且聂某已经离职了,不属于车行人员。
磨了很长一段时间,车行愿意“适当地给廖先生减少一些损失”。
车行答应将暂时用不着的车给廖先生开着。但是,廖先生说,开了两三天,车行就说车要卖了让他开回来。最后,甚至给他换了一辆低档车。
廖先生憋屈。他说,那就上法院呗。可是,就他手上的合同,他只能起诉聂某。今年8月15日开庭,廖先生带了律师过去,交了诉讼费4250元。当天,聂某也到庭了,双方在庭上辩了大概一个小时,就结束了。私下,律师跟廖先生说,按照合同、廖先生能提供的证据、廖先生的诉请来看,起诉聂某非常大的可能是败诉。廖先生叹了口气。
现在,廖先生开一辆捷豹的车,大概花了50万元。这辆车比保时捷的原价可能要低得多,但是,廖先生至少开得舒坦。他说,“再也不敢买抵押车了”。
涉事业务员:合同约定对此不负责
记者拨打了聂某的电话。聂某表示,他与廖先生双方不是买卖车,而是债权转让。他称,当时廖先生签合同的时候,已经告知了车辆的情况。
他表示,因为债权转让都是个人之间,所以抵押车的合同一般都是个人签。但是,廖先生的这个事情肯定是去找公司,而不是找他个人去赔。他称,他已离职,不过也曾带廖先生去找过公司,公司也与廖先生进行过协商。
“买这种车,肯定有风险。”他称,很多人去买抵押车,就是因为便宜。“(其实)不是买,而是债权转让。”他强调,有些人资金周转不过来,就把车押在车行,到时候不来还款,车行就把车的使用权交给别人。
对于廖先生这种情况,他表示,合同上其实有约定。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质押债权转让协议》,合同的签订人是聂某(甲方)和廖先生(乙方)。“现甲方将该质押债项下所有权、使用权、质押债权、转押权转让给乙方,乙方自愿受让该债权,并不得反悔。”协议上称,“甲方一并将该质押债权的质押物车牌照为川C××××的车辆连同质押权及所有权转让给乙方。”
协议上约定,“甲方保证该车辆是车辆所有人所质押的,甲方保证该债权的真实性,并保证该车辆是不盗、抢、诈骗、租赁、走私、套牌车辆”,“如原车主需要赎回车辆,甲、乙双方协商后应积极配合甲方赎回车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原车主承担”,“乙方在使用过程中,如盗抢、交通违法、行车安全或国家车辆管理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导致质押车辆灭失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聂某说,对廖先生这种情况不负责,“上面合同也有写”。他强调,虽然合同写的是他,但是要他赔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只是车行的一个业务员。
记者也拨打了廖先生“购车”的车行相关负责人的联系电话,不过,对方一直没有接听。
律师说法
事主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著名公益律师廖建勋认为,廖先生签的合同名为质押权转让,实质上履行的是车辆买卖合同,“因为按照质押权转让,质押人一般是妥善保管,车辆不能使用”。
他表示,廖先生签的合同约定“所有权转让给他,可以使用”,那么,实际上是一个车辆买卖合同。
“因为转让方对车辆不享有所有权,对车辆无权处分”,廖建勋认为这个实际上是车辆买卖合同的所谓“质押权转让合同”是无效合同。
廖建勋表示,廖先生可向法院主张合同无效,要求双方返还。
而对担保公司派人拖走车辆的行为,廖建勋认为这是违法的行为,“即使担保公司认为对车辆享有所有权,也应采取司法的方式,如强制执行。把别人的车抢过来,涉嫌抢夺罪。”
廖建勋表示,廖先生可以一方面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将被抢夺走的车辆归还或暂扣,待进行司法主张。另一方面起诉车行,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进行双方返还。
业内踢爆
“200万元的法拉利,当成黑车卖,能卖百八十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挂着“名车行”的车行,有一些做的就是抵押车的生意。
记者接触到了位于花都一家名车行,并添加一名业务人员的微信。在该业务人员的朋友圈中,有各种各样的豪车展示,普遍介绍是“质押到期,债权转让”。
上述车行的业务人员向记者称,抵押车查封是常态,“不影响车辆年审买保险和上路”。他表示,他们车行还提供车辆置换和回收,也就是说,可以换车和回收车。
有行业内的人士表示,其实我们所说的“抵押车”往往并非“抵押车”,准确名称应该是“质押车”。因为,抵押车往往是通过担保机构向银行借款,不用押车,只押绿本(机动车登记证)。而质押车则是借高利率贷款,需要押车和押行驶证。
如果车主既抵押向银行借款,又将车质押的话,那么车主即使偿还银行贷款,并未意味着车就解押了。此时,质押债主可能会冒出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这个车会处于查封状态,不能过户。
如果这辆车多手质押,那么,最终使用这辆车的人就可能面临着风险。因为使用人并非车主,这时候,债权人会宣称自己享有债权,将车拉走。据新闻报道,在外地,就发生过多起有市民“购买”了这种质押车后被声称享有车主债权的人士拖走的案例。据行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属于经济纠纷,警方一般难以立案。
一些“抵押车”其实是“质押车”
在广州经营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的张明明(化名)手下有多辆豪车在租,其中不乏法拉利、宾利、保时捷一类知名汽车品牌。做豪车租赁,或多或少要与抵押车行业打交道。对这个行业,张明明非常熟悉。
在张明明看来,涉及到豪车的行业内不乏乱象,其中“抵押车”是个中重灾区。
豪车属于重资产,因此往往在借贷关系中充当抵押物。张明明称,这种借贷关系中的债权一方,正儿八经取得典当牌照的典当行极少,大多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
行业的乱象就乱在:只要有人将车和行驶证作为抵押,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放款。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走正规渠道如银行典当行,抵押人能获得的贷款数额要少得多,为什么抵押人愿意这样干呢?不排除有人病急乱投医,比如赌场输了个清光急于拿到钱周转的。实际上,因为一些担保公司只要押“绿本”(即机动车登记证书)就可以放款,这种向小额贷公司抵押借款的人很可能多手抵押,廖先生自以为“购得”的车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也有一种情况,张明明称,就是抵押的车辆系从豪车租赁公司租赁而来。
有人空手套白狼 租车抵押
近年来,豪车租赁行业竞争激烈。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多手转租的情况。张明明称,行业内,因豪车动辄上百万、上千万元,价格昂贵,一些豪车租赁公司没钱购置重资产,转而做起了二手买卖,将豪车从其他豪车租赁公司租来,再租给个人。
张明明称,他们租赁公司对客人的审核较为严格,收取押金也较高,而同行为了抢生意,往往手续不全,压低押金。“一台法拉利,(押金)正常收50万,(这些抢生意的同行)慢慢地30万、10万、8万也做了,感觉熟一点的,或许不要押金就放了。”
社会上一些人瞅准了这个空手套白狼的机会。他们直接将车从豪车租赁公司租出去,拿到车、钥匙和行驶证,拿去一些小额贷公司作抵押以获得资金,获得的资金形成资金池,“拆东墙补西墙”,以从中牟利。
今年3月,江西金溪发生打架纠纷事件。据当地警方通报,蔡某和徐某,江西金溪人,从浙江的汽车租赁公司租赁了大量的车辆,后因资金链断裂,两人无力支付抵押车租金和利息而躲藏隐匿。浙江的租赁公司由此与江西的抵押车使用人发生矛盾纠纷,故而发生因争抢抵押车一事与江西金溪的抵押车使用人发生打架纠纷。
做豪车租赁久了,张明明认识不少国内同行。他说,他自己的公司也出过一次情况。他们有两辆豪车放给同行后,同行把两辆车抵押给了小额贷公司。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把这两辆车要了回来,最后那个租车拿去抵押的人也被抓了。
有些抵押车可能多手质押
张明明有卖抵押车的朋友。他称,卖抵押车的车行,有些有原则的,要求抵押必须车主本人,有些则没那么严格,同行拿过来的车也能接收。实际上,“(接收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车是怎么回事,中间可能倒了多手的了。”
“倒了多手”,即多手质押。张明明透露称,事实上,车的来历,小额贷公司要查也能查出来。但是,背后利益太大了,比如一辆市值200万元的法拉利,租车抵押出去给个三五十万元,“回头当成黑车卖,能卖百八十万元”。
巨额利润之下,必有勇夫,“一些抵押公司还是敢冒这个险”。他们收了车,二话不说,先把车上的GPS定位拆掉,就算有人找过来,“也要钱才能赎回去”。
这么一来,当车被开走后,多手抵押的小额贷公司会宣称对这个车有债权,“会盯着这个车”。一旦发现行踪,“就会安排人过来抢”。因为多半不是原车主而是自称拥有债权的人来寻车,涉及到经济纠纷,一般这种案子难以立案。
张明明自己多番跟朋友称,抵押车虽便宜,但是这行水深,除非是车主正儿八经需要资金周转,将车押在车行知根知底,不然“最好不要碰”。
当然,购买了抵押车,只要取得车主委托,可以办理年检,自行处理违章。但是,抵押车因涉及债务问题一般难以过户,除非车主偿还了贷款后,经车主同意过户,但是这种情况属于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