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星享V7E为什么能让司机从“辛苦跑”变“轻松赚”?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配物流市场达1.8万亿元。行业专家预测今年或将达2.5万亿元。虽然城配物流市场不断增长,但司机对车辆的核心诉求始终围绕“多赚钱、少费力、高可靠”展开。
可是真正能够以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场景化解决方案,全面满足这一诉求,从“理想”变为“日常”的车型却少之又少,让不少司机在选择车辆时眼花缭乱,无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款车型。
9月16日,《电车评论》在江苏南京举行的“行远杯”首届银河车队司机挑战赛之中,就找到了这样的一款车型,可以满足司机对于车辆核心诉求。
这次挑战赛中,城配司机们通过这款车型,不仅感受到新能源带来的成本优势,更体验到“工具升级”对职业状态的彻底改变——城配不再是“靠体力硬扛”的苦差事,而是“靠智慧创收”的新选择。
今天,我们来了解这一款车型——远程星享V7E。
对准司机痛点
把“性能参数”变成“赚钱资本”
对城配司机而言,车辆的每一项配置都应该服务于“多接单、快配送、省成本”。远程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司机可感知的“收益增量”,而非冰冷的参数列表。
在装载效率上,远程星享V7E的设计直击“装得少、卸得慢”的行业痛点。其7.5m³的同级最大货厢,较常规车型多出“半方空间”,相当于每次能多装29箱矿泉水或1.2m标准托盘,让司机有底气承接“大件货、重货”等高附加值订单。
500mm的超低货台搭配1100mm宽侧滑门,不仅减少了搬运货物的体力消耗,更支持叉车双侧装卸,以往需要20分钟完成的装货流程,现在10分钟就能搞定,每天能多跑1-2单。
南京“行远杯”挑战赛中,冠军司机杜兴汶就凭借这一优势,单日承接3单重载订单,流水突破近600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续航与能耗则是司机“敢跑远、敢拼单”的底气。星享V7E搭载51.4kWh玄武电池,CLTC工况续航达375公里,实际运营中即便覆盖商超补货、建材运输等多种运营场景,续航达成率仍稳定在85%以上,彻底打消“半路没电”的焦虑。
更关键的是,星享V7E的百公里电耗仅13.8kWh,按南京波谷电价0.7元/度计算,每公里成本仅0.1元,对比燃油车0.6元/公里的成本,每天跑300公里就能省下150元,一个月就是4500元,相当于多赚了一笔“额外工资”。而2C超充技术的加持,让车辆30%-80%充电仅需15分钟,司机利用午休、等单的碎片化时间就能补能,完全不耽误运营节奏。
可靠性与安全性则是“长久赚钱”的保障。星享V7E的1.5吨额定载重、195高承载轮胎,让车辆在拉运建材、家电等重货时依旧稳定;10年/80万公里的电池质保,更是解决了司机“担心后期维修花钱”的顾虑。
杭州行远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亮辉分享道:“之前有司机担心电车的质量不行,现在看到质保政策,再加上实际跑下来‘没出过小毛病’,越来越多人主动换远程的车。”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掌控”
重新定义城配职业尊严
对城配物流的司机而言,买到一辆合适的车辆,不仅是“赚钱效率”的提升,更是“职业体验”的重构。过去,城配司机常面临“被车牵着走”的困境—油车成本高,不敢接长单;续航短,只能在固定区域接单;车辆颠簸,一天跑下来浑身酸痛。而远程的产品设计,让司机重新掌握了运营的“主动权”。
在南京从事货运的98后司机李师傅,是远程星享V7E的“忠实用户”。他分享道:“以前开油车,一天油费就要120元,每月除去成本只剩8000多;现在开星享V7E,电费每天才30元,加上能拼三单的空间优势,月收入稳定在1.3-1.6万元。更重要的是,这车好开,转向轻、刹车稳,跑一天下来不累,中午还能躺在连在一起的主副驾上休息,比以前舒服太多了。”
这种“体力消耗减少、收入增加”的变化,让越来越多年轻司机愿意加入城配行业,打破了“物流是苦差事”的刻板印象。
珠三角女司机张师傅的经历也非常具代表性。她之前开燃油车跑城配,百公里油耗12-13升,每月油费就要八九千,“除去成本,剩不下多少,还总担心油价涨”。换用全新远程星享V7E后,她每天跑350公里,电费仅30-50元,每月成本不到1000元,“省下来的钱能给孩子报兴趣班,自己也敢多休息两天”。对她而言,远程的车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改善生活的底气”。
从可调节的座椅、语音控制的车机,到减少颠簸的底盘设计,星享V7E的每一处细节都在降低司机的操作门槛和体力消耗。
正如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杨东所说:“我们造的不是‘会跑的机器’,而是‘懂司机的伙伴’。让司机少受点累、多赚点钱,才是产品的核心价值”。
新能源不是“替代选择”
是“价值升级”的必经之路
从行业视角看,城配物流正在从“粗放式竞争”走向“精细化运营”。过去,行业聚焦“谁的车更便宜”,现在则转向“谁的车能帮司机赚更多”;过去,司机比拼“谁能熬夜跑”,现在则比拼“谁的效率更高”。
一方面,远程通过新能源化降低了行业的“运营成本”。数据显示,2025年城配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主流一二线城市更是接近80%。这背后,是电车“每公里成本低、维保费用少”的硬优势——按5年运营周期计算,远程星享V7E较燃油车节省10万元,相当于司机多赚了两年的纯收入。
另一方面,远程通过“产品+平台”的协同,提升了行业的“运营效率”。其与滴滴送货等平台的合作,借助算法为司机匹配“轻重搭配、路线优化”的订单,再结合星享V7E的大空间、长续航,让司机能实现“一次拼三单、一趟多赚钱”。
南京司机李师傅就坦言:“以前自己找单,一天最多接2单;现在平台推荐+车能装,一天能接4单,让我的收入大幅增加。”这种“车端+平台端”的联动,让城配从“单点运输”变成“高效网络”,破解了“货找车、车找货”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更重要的是,远程正在改变行业对“城配司机”的认知。当车辆变得更舒适、赚钱不再那么辛苦,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加入这个行业,从“没人愿意干”到“主动选择干”。
正如远程提出的“让城配成为有尊严的职业”,其产品不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对从业者价值的认可——城配司机不再是“辛苦的搬运工”,而是“智慧的运营者”。
总结
从南京的挑战赛到真实的城配运营场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用产品力证明:城配物流的未来,不在于“比拼低价”,而在于“创造价值”。对司机而言,选择一辆好车,就是选择一种更轻松、更赚钱的生活;对行业而言,以产品驱动效率升级,才能实现“司机增收、行业降本、社会受益”的多赢。
而远程,正以“懂司机、懂行业”的产品,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